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透过“诗词热”的冷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透过“诗词热”的冷思考

作者:曾芷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期

近年来,随着一些以中华古典诗词为主要元素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全社会兴起了一股“诗词热”,而央视推出的一档竞赛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更将这股“诗词热”推向高潮。在各大传统报刊以及网络媒体上,有关“诗词热”与文化传承的话题,引起了文化界与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在全国的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古典诗词诵读更成为时兴的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式。媒体的传播与文化学者的热议,学校课堂的简单模仿与热烈追捧,是否真的就意味着当下的学校、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真的开始真正关注“古诗词”,逐步学习并领悟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含义与意蕴呢?我想这恐怕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中国的古诗词,是最能力体现中国古典文学魅力与韵味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能流传千年,不仅在于其语言韵律与辞藻的优美、隽永,还在于其透过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豪气与志气,所透露出来的激情与温情。正因为如此,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华东师大附中的高中生武亦姝说,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有研究者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觉得幸运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词财富与文化财富。古人说,“幸甚至哉”,“诗以言志”,古人写诗往往期望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诉求。今天,我们采用电视媒体,通过引导节目参与者与电视受众来了解和重温一些较为经典却又不太艰深的诗词,并请专家进行深入点评和解读,其目的是使终日沉浸在网络语言与通俗大众文化中的民众认识到我国古代诗词的文学魅力与精神魅力。节目制作者的良苦用心,由此可以想见。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曾指出其节目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故而,欣赏并领略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乃至文化之美只是当今中国主流媒体引导大众,尤其是我们学生和教育者关注古诗词的第一步。因此,校园中兴起的古诗词诵读,还仅仅停留在对于古诗词较浅层次的欣赏和背诵层面。是否真的了解古诗词,并不在于到底他能背诵多少古诗词,而在于他通过古诗词诵读和学习是否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唯有形成了这种文化基因,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才会持久,我们才能更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中华的古诗词文化。这种文化自觉的形成有赖于媒体、教师和学者的积极长期的引导。只有当全社会都认为熟读和了解经典的古诗词是中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时候,我想这种文化自觉才会真正形成一股无声的力量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我们今天推崇中国古诗词的传播和学习,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国人的文化基因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为深层又切实的心理需要。中华古诗词,因其文学性而有着特殊的文化魅力与文化价值,同时它不仅表达了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淋漓尽致地吐露出许多人的心声。这种情感的表达与寄托,赋予了中华古诗词独具的精神智慧与精神内涵。“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恰恰看清了古诗词于今人的精神成长与情感寄托的意义。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说:“中国文学,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大江东去,漫卷西风。……中国文学之美,是关照五千年民族血脉的透亮明镜,是安放东方灵魂的缱绻之乡。”从这一层面上看,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深远、智慧、优雅的精神世界恰恰能填补许多今人的精神空虚,并满足其心理诉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文化自觉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诵读上,更不会表现为光鲜亮丽、众声喧哗,并带有表演性质的古诗文教学课堂。真正的精神滋养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习得与养成,唯有如此,“古诗词热”才能真正延续,成为一种文化常情,形成一种文化温情。待到那时,我们呼唤的传统文化回归与文化自信便会水到渠成。

曾芷睿,湖北鄂南高级中学学生。

透过“诗词热”的冷思考

透过“诗词热”的冷思考作者:曾芷睿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8年第1期近年来,随着一些以中华古典诗词为主要元素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全社会兴起了一股“诗词热”,而央视推出的一档竞赛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更将这股“诗词热”推向高潮。在各大传统报刊以及网络媒体上,有关“诗词热”与文化传承的话题,引起了文化界与教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hbqu4eaup4zk8m0hvkq6k2tg1xudp00s5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