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
【指南针】 回顾总结
作文快速破题的方法 本课重点
记叙文、散文的整理阅读与训练 建议提醒 随笔选题 课后作业 一篇记叙文阅读题 【基础拾贝】 记叙文基础知识
1. 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事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抒情散文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写作手法: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12、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做铺垫 17.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技巧
1、读懂文章、读懂题目,找准区间、顺序答案,按照最后区间的原则把答案找到,然后根据要求或者整合或者提炼,最后以文解文,用文中的信息解答提出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规律。
2、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阶段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3、开放性试题
常见的开放性试题的题型有:模拟仿写类、浅谈理解类、表述感悟类、补句填空类、联想类、献策类等。
这种题目,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答案多样,答题时应弄清文章的主旨或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明确观点,要做到表述言简意明。
开放性试题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必须做到: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或说明、或议论、或记叙;语言力求简明扼要,一般在百字左右(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真题链接】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1)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2)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的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3)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4)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5)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6)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7)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8)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9)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10)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11)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12)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13)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14)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15)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2007,湖州) (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作者:赵丽宏)
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2分)
2.第11段中加点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分)
4.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4分)
示例:第12段,作者连用4个“也许”形成排比,生动地描述了“心灵之花”开放的奇妙景象,形象地告诉读者:“心灵之花”一定会开放。
(2007,孝感) (三)父亲的自行车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片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