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目标导航] 1.了解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 2.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中的作用。(重点) 3.认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难点)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表现
(1)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都有利于农民进行生产。 (2)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国各地,指导修建水利工程。 (3)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
2.影响: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 二、繁盛的洛阳
1.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修建洛阳城,促进了洛阳商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建设,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和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2.洛阳的工商业兴盛,市场繁荣,政府专门为中亚和大秦国等外国商人设立四通市。 3.一些富商大贾周游天下或远走异域,使得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
[思维点拨]
孝文帝迁都后洛阳在北魏时的状况和地位
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都市,还是都城建筑艺术的典范,国内外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民族融合的集中体现。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表现
(1)魏晋时期,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迁居中原,各族人民长期通婚杂居,相互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除。
(2)汉语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3)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后,也成了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
(1)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2)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错提醒]
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度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饮食等。 [史论要旨]
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
2.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全面汉化,消除了民族隔阂,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它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图示]
主题 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
史料一 北魏迁都后①“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洛阳伽蓝记》
全国通用版2024-2024版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人民版选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