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事业单位面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接到面试试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题的科学性
面试试题不仅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且就达到面试目的而言应该是使用的、有效的。比如:考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考虑用这样一道题目:“有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看?”(如考生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换一种问法:“‘枪打出头鸟’你怎么看?”此题首先可考查考生文化素质,如不理解“木秀于林…….”的含义,其文化素养可能不高.由考生的回答,可自然表现其综合分析能力.根据考生回答,考官可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秀于林的木,你将如何与人相处”?进而了解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好的考生可以联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深刻分析“木秀于林…….”的含义,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同时能恰当、积极、建设性地提出,如果自己是“秀于林的木”,将如何做.面试中考官若能深刻领会出题思路,加以变通追问,试题的有效性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内容的目的性
面试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考查报考人的能力水平、工作经验、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以弥补笔试的不足,为选择合适人才提供充分依据。面试内容如果不明确、不具体,则面试的目的难以达到,进而影响录用考试总体目标及录用计划实现。面试要依据面试评价目标,制订试题,从面试目标出发编制试题。
三、题目的重点性
编制题目是为了完成对重点内容的考查,进而实现面试目的。所以,题目所及必须是面试所要考查的重点。否则,面试时就会出现主试人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提问,报考人不得要领、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应答的局面。
四、题目要有共性和个性
每项面试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出一组题目,面试时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提问,这样效果更佳。同类岗位的面试题目可分为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两大类。
个性问题,要针对报考人的不同经历和岗位要求提出,而且总是必须非常明确具体,能紧紧抓住个人经理和岗位要求中有代表性的东西,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个性问题事先要经过周密考虑,基本上是定型的,但并不排斥根据临场情况做必要的变通。
共性问题,主要指围绕岗位所需专业知识所提出的的问题,对各个应试对象提问的范围和重点应基本相同,故称为共性问题。但要注意,所谓共性,是指提问的范围、类型、性质、大小和难易程度等,而不是对所有报考人都使用同一套试题或同一种模式。
五、试题的可评价性和透视性
问题要有可评价性和透视性是指问题能够拓展开考生的思维,问题编制一定不可“直来直去”,即“正面提问,正面回答,正面评价”,这种试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好试题是具有可评价性和透视性的。如下例:
例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党政干部下基层的通知》下达后,部领导十分重视,责成人事司负责组织。经研究,司领导安排由你具体负责这一工作,你准备如何开展这一工作?此题的测试目标是组织协调能力。测试点有“吃”透两头的意识,办事有计划
(处理好具体组织与各司及领导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掌握要求,依靠各司对本司干部调查,拟定下基层的地点、单位,提出意见请示人事司领导,制订工作计划做出安排,请部领导动
员,解决下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明确下基层的任务,分期分批带队下去等方面。
例2:众所周知,机关工作会议多,效率较低,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会议效率?
此题的测试目标是计划组织能力。测试点有制订计划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好行政首长层层负责制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关系。
例3:在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你经常要接触哪些人?你是如何处理同这些人的关系的。如果其中有你不喜欢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你如何应付这种情况?
这道题的测试目标是人际关系的合作意识和技巧,特别是难处关系的处理能力。测试点有沟通能力,原则性和灵活性,处理问题的方式,主动性和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六、形式的包容性
1、试题的大小要适度。尽量短小精练,采取“大题化小、成套组合”方法,否则会使考生觉得题目太大,无从下手;若太琐碎、细小,则会影响考试质量。
2、试题要新鲜。如角度新、观念新、材料新、形式新。 3、试题要有开放性、启发性。能触发思想火花,启发考生思路,并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作答。如辩论、演讲的题目,要有争议性,利于思辨,考生愿谈、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