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模式中的学习评价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有效促
进
孙红叶
【摘 要】学习评价是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虽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未完全发挥出其应具备的促进教学的作用。本文从“对分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学习评价入手,分析和总结出该模式中的学习评价具有反馈来源的多样性、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以及反馈作用的连续性等优势,有助于实现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促进。
【期刊名称】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年(卷),期】2017(000)042 【总页数】2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学习评价
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模式现状
学习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早期的教育评价活动主要是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只关注学习结果(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什么水平),而忽略影响最后结果的较为复杂的过程性因素,如学生本身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是判断课程的有效性(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并不能对学习过程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之相对的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形成性评价提
供的反馈信息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教学,促进学习[1]。自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要求》提出教学评价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逐渐转向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然而在当前的评价模式中,形成性评价所受重视不够,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小,导致终结性评价经常扮演一锤定音的作用,阻碍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的发挥[2] 。
二 “对分课堂”模式中的学习评价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2014,2017)教授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对分课堂”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即讲授的知识在下一次课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主题。学生可以利用错开的课后时间自主安排学习,以实现对课上所学知识点的个性化内化吸收。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主动学习,因此在评价方面虽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但是更强调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总成绩构成中,平时成绩占据较大比重在60%左右,期末考试成绩占40%左右。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完成的作业分数构成。这是因为在“对分课堂”的模式中作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但是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总结,也是下堂课学生讨论的依据。作业分为三个部分:“亮闪闪”——学生的学习所得;“考考你”——学习中自己学会而组员可能不会的难点;“帮帮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三个部分分别承担不同的作用,可以说作业是引导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解决个人学习困难,促进课堂讨
论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它也是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3]。
三 “对分课堂”模式中的学习评价的优势
评价之所以能够对教与学产生促进作用不只在于督促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运用其所提供的反馈信息(Sadler, 1998),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反馈能够提升学习效果(Nicole,2005)。但是传统大学英语的评价模式仍然更看重分数,实质是通过分数的压力迫使学生学习,而较为忽略反馈的重要作用,因此限制了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效果。相比之下“对分课堂”模式中的学习评价更为有效,主要在于其突出了反馈的作用,主要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 反馈来源多样性,尤其突出学生主导的评价
以往学生所获得的对学习情况的反馈主要来源于教师,评价主体和反馈来源的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这显然与当前所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内涵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能够促使学习发生的各个环节,这其中应该包括属于引发学习反思、提供学习反馈的评价。Nicol(2005)结合多项研究总结了教师主导的形成性评价所具有的问题,同时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的过程时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会带来最佳的学习结果(Davies & Le Mahieu,2003)[4]。
“对分课堂”中的讨论环节其实也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环节。在对上一次课所学知识进行课下学习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之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检验、评价自身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在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不再依赖教师作为提供反馈的对象,而成为评价的主体,即使教师的反馈缺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