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编号: 编制时间:2016年4月12日 编制人:乔春颖
议论文写作——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1.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级。 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1.基础等级 E 性精神。” (1) 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3)2.“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发展等级 E 3.“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4.“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丰满,意境深远。 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3)有文采: 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种表达方式。” 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5.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彩。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纵向议论的方法,明确纵向展开议论的写作方式。
2.在议论文中恰当地进行纵向议论,领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深化主题的构思之道。 3.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幸福。
【任务一】利用10分钟时间,阅读下面文字,勾画识记要点。 【知识链接】
1.什么叫“纵向议论”?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
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2.纵向层进式议论文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
引论(提出论点)
是什么? 递
基本结构格式 本论 为什么?
怎么办? 进
结论(照 应 全 文)
【学法指导】
一、纵向层进式议论文的几种结构模式及其分论点提炼方法: 1.分论点的提炼方法----分解法:
64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中心论点
结构模式1 分论点1(浅,最简单)
分论点2(深,简单) 分论点3(更深,复杂) 总结
示例:
教材中《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论证结构是: ①读书人是幸福人,拥有物质以外的精神世界。(引论,提出问题。) ②读书人超越时空的经历与经验。
③读书人崇高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本论,分析问题。) ④读书人避恶扬善的高雅情趣。
⑤读书是幸福人,回扣总结。 (结论,解决问题。) 2.分论点的提炼方法----问答法:
对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提出问题(是什么)
结构模式2 分析问题(为什么)
解决问题(怎么办)
示例:
中心论点:平淡也是幸福 层进结构:
①平淡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处事不惊的作风,立世修身的品格。 (是什么) ②只有平淡才能抵制世俗物欲诱惑,才能感受美丽人生,追求幸福生活。(为什么)
③我们不应该将平淡看做一道过时的风景线,恰恰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拥有一份平淡宁静。(怎么办) 3.分论点的提炼方法----分析法:
针对某些不良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摆现象
结构模式3 ②析危害
③挖根源 ④指方法
示例:
以《给爱一点空间》为题的写作提纲: (1)摆现象:“巨型婴儿”的悲剧故事。
(2)析危害:分析父母对孩子溺爱,却毁了孩子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 (3)挖根源:像鹰妈妈一样,深爱着孩子的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空间。 (4)指办法:爱需要空间和自由。
二、纵向层进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每个分论点有扩展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这样,全篇议论的纵向逻辑联系就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议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三、怎么写 ——会想才会写
文章议论的范畴可分为四个方面: “是什么”,论证性质和类别 ;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 “为什么”,论证目的和原因 ; “怎么办”,论证方法和途径 ; “会怎样”,论证效能和结果 。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会同时论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是择其一、二来论述 。 四、写什么——调动平时的积累 1.联想自然万物 2.联想人文景观 3.联想历史名人 4.联想自我生活 5.联想新闻媒体 6.联想教材课文 写好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
【探究案】
1. 运用“结构模式1”及分解法写个写作提纲,以“我们应懂得居安思危”为观点的议论文的层进结构,请将其补充完整。
⑴提出观点:我们应懂得居安思危 ⑵论证分析(为什么)
①只有懂得居安思危, 。 (举例论证:刘翔/刘璇/比尔盖茨等)
②只有懂得居安思危, 。 (举例论证:海尔集团/广州丰田凯美瑞/国美/苏宁)
③只有懂得居安思危, 。
(举例论证:商纣灭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杜牧《阿房宫赋》/清政府闭关锁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⑶怎么办,总结全文。
2.按“结构模式2”及问答法把下列写作提纲补充完整,要求体现纵向展开议论的特点。
[构思提示:注意以下问题: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要有分论点;分论点之间要体现出明显的递进层次和清晰的纵向思路。] 中心论点:幸福在我心中 层进结构:
①幸福是 。(幸福是什么?) ②乐观是 。(为什么是幸福?) ③不卑不亢、知足而知不足便能 。(怎样才能幸福?) 【本课小结】
综合上述内容,纵向层进式议论文可形成如下完整结构(内容)模式: 引子:运用起兴、名言、诗句、典故等引出论题
论点:明确提出观点、看法。既承前文引言又为下文张本。
论证: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如从自然到人生、从个体到社会、从文学到哲学。 办法:提出实现论题的措施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联系现实来谈。效果:可以展望未来或推测前景,也可以表明一种态度。
尾声:或呼吁、或劝戒、或警示,或重申论题的意义。
66
我的感悟: 【训练案】 【延伸阅读】
思维,请守住幸福
高考考生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也是幸福的。
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辉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 ——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简评:
作者要论证的观点是“幸福在自己心中”,作者采用纵向议论的方式,先论证“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然后深入一层议论“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这两方面又与思维方式有关,深入地阐明了思维方式与幸福的关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刘雪凌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本指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如果我们将“规矩”引申为法律,那便是没有法律的约束,便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社会应有法律,才能形成秩序,这正如有了规矩,方绘出精确的方圆一样。
俗语说“人性多端”。荀子更有言曰“人性本恶”。在这个并不完全是由善人组成的社会中,法律便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它指导善人友好相处,抑制恶人造孽作恶,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古语说:“法者,天下文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之系命也”,这更把法律推上了政治的首位。
仅仅有了法还不够,还必须严格执法,即执法也有规矩:“法不阿贵,规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矩不正,谈何为方,规不正,何以为圆,执法人不依法何以使天下人依法,且俗话说:“案上一点墨,民间千点血。”如执法不依法,循私枉法,又何使天下人服法。汉武帝的女婿犯了死罪,好多人都为他求情,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
汉武帝虽然痛哭流涕,终于还是秉公执法,斩了昭平君,可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举措使举国上下都不敢违法乱纪,从此国家太平。可见执法人依“规矩”执法,才是使人依法的基础。
然而强制人民依法只能“治标”,更重要的还是养成全民自觉守法的风气,才能“清病于骨髓”。 有的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法纪和自由是根本对立的,他们向往绝对的自由,因此对法律不屑一顾。其实没有法律保障的自由不但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让我们假设某一天所有的法律都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街上汽车横冲直撞;商店里流氓阿飞肆无忌惮地抢劫……杀人越货,无所不在。此时哪里还有真正的自由呢?不以法律,何以成社会?不遵法纪,何以谈进步?相反,如果我们人人都自觉遵守法律,社会自然稳定有序,你也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法律的约束也就自然消失了。这正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他野性难驯时,那紧箍咒如在头上生根一般,时时约束他的行为。一旦成了佛,能“自觉”守法了,那紧箍咒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我们要人人自觉守法,最好能进一步做到护法。纵古观今,不知上演了多少以身护法的悲壮故事。身为武则天时期最高法官的徐有功,能对杀人成性的武后,据法以争。战国时期的狱官李离,偶然错杀一人,便毅然伏剑自刎,以身正法……,这些护法的人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为护法而斗争。
鱼儿是永远不会抱怨限制它们生活空间的水的,因为知道离了水就不能活下去。法律对于我们就像水对于鱼,永远遵循它,我们才能安乐地生活。不以规矩,将永不成方圆。
简评:作者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纵向展开议论,作者先将规矩引申为法律,提出“社会应有法律,才能形成秩序”的观点,然后将此观点分解为“有法”“严格执法”“养成全民自觉守法的风气”的风气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呈层层递的关系,分别加以议论,深刻地阐明了作者关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看法。
掌控心灵
人,无论是屹立于世的雄者,或是俯卧于街的乞者,内心深处都会想去掌控。掌控他人的命运,掌控世界的运行,掌控自身的未来。但他们却都忽视了一个真正需要自己来掌控的东西——心灵。——题记
如今,越来越多的,不分男女,都戴上了一个手串,这不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是带祈福与安心的意味。其要表达的,或许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许是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许是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和不安。但在我看来,这一切寻根究底是源于心灵的漂泊。心灵不被自己所掌控,以致悲伤更悲,苦痛更苦,愁思更愁,最终沦落诗仙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境地。而凡一个人,若能够掌控住自己的心灵,则必是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诱惑之人。
谁人不念家?谁人不思乡?谁人不愿功成名就封王拜相?为士为官,谁没有宦海沉浮?诗圣也经历过三起三落,诗仙也被贵族放逐。惨遭贬谪之人,或从此一厥不振,抑郁终生;或流恋山水之间,怡然忘归。但苏轼却不同,他一生多次被贬,却依然豪放地发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言。无论遭受了多大的打击,哪怕曾有性命之忧,他乐观豪放之心却从未消逝。苏轼是一个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是一个真正掌控了心灵的人。
与苏轼相比,勾践还要更上一层,他不仅耐得住寂寞,而且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跋涉。他甘以王者之躯从马夫之事;他肯为仇敌亲尝其粪;他能卧之于柴薪,尝之以苦胆;这一切,不是一个掌控心灵的人,又有谁能做到呢?掌控了自己的心灵,勾践才能放下心中的怒火与仇恨,才能在柴薪上定下灭吴之计。正因为掌控了心灵,才有他后来的复国,灭吴,称霸天下。
大千世界,纷繁人世,碌碌终生者实繁,功成名就者盖寡,何也?能控其本心者少也。无论是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还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或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其成功不都有他们掌握了自己的心灵的原因吗?掌控了本心,所以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知道隐藏自己内心的情绪;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掌控了心灵,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诱惑,那么未来还会黯淡无光吗?距离成功之门还会远吗?
简评:本文的论点是“一个人需要掌控心灵”,作者采用纵向议论的方法,先议论掌控心灵的人耐得往寂寞,以现实中的人与苏轼对比议论,然后再以勾践为例纵向展开,论证勾践还要更上一层,他不仅耐得住寂寞,而且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跋涉。
虚心+补缺=走好下一步
如果你向着成功奔跑,如果你渴望抵达彼岸的舒畅,如果你想摘下垂涎已久的果实,那就加油吧!如果你想走好下一步,就要虚心和及时补缺。就像修筑一幢房,你的每一块砖都要砌得牢固,否则它将坍塌。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