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4) 》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6条主要技术路线之一。 农业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近年来在农机补贴拉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机需求旺盛。我国1957-2003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年均增长个百分点,2004年以后年均增长约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体现出农业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迅速扩大。 201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52%, 实现了农业生产从以人畜力为主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规划,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到2024年达到65%。按规划,未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在农机总体需求加大的同时,产品需求结构也发生改变。农机热点产品功率逐步上升。在农机补贴作用下,小型农业机械的价格优势减弱,大中功率农业机械的销售比例相应增加。拖拉机行业中,大中轮拖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小轮拖市场比例有所下降。此外,国际市场对我国农机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随着我国农机产品性能技术的提升,其性价比优势更为突出,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行业供给情况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产值不断上升,总产值迅速增长,行业整体供应能力增强。行业龙头企业近几年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实力增强,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成为农机市场供应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外资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本土行业龙头一起成为我国农机市场大功率高端产品领域主要供应者。此外,我国农机市场还存在一大批小型农机制造企业提供中小型农机产品。随着我国农机企业近几年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土企业供应大功率高端产品的能力增强,高端产品市场供应格局不再是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目前我国农机市场本土龙头企业供应能力已可以满足220马力以下拖拉机需求,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并且出口金额不断上升,成为国际农机市场供应不可忽视的力量。
(3)市场供求变动原因
我国农机需求的变动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机科技含量增强、政策拉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素,存在对农业机械的刚性需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差距, 农业机械化发展将促进农机需求的持续增长。
农机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增长,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经济实惠、提高农业利润水平,
调动了农民对购置农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机技术的提高,增强了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农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掘国际市场需求。此外,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并予以财政补贴支持,对拉动农机需求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农机行业的供应能力与行业参与者数量和其产能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农机企业规模的增大,技术的进步,供应能力也将相应上升。伴随着行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其生产规模优势将突显。相比之下,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减小,产能增长空间有限。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当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分别面临诸多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国农业机械政策支持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财政、税收、土地、进口政策各方面积极扶持农机行业。其中,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尤为突出。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的农机补贴资金迅速增加。在国家对农机补贴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主要农机产品产销量增长较快。财政补贴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行业发展,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政策对农机发展刺激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0年7月5日,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以及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新要求。文件明确表示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和落实税费优惠等政策。
(2)农业机械化率提升成为长期发展趋势
A、我国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推动农村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机械化程度已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机作业范围日益扩大,农业生产对农机作业的刚性需求必将持续增加。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减少土地撂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举措。
B、农业机械化提升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机械化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粮食产量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青壮年务农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
第二,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重要农时粮食生产顺利进行。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可替代200多人工作量,生产效率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并在每年的春耕秋收等主要农时发挥高效率,加快作业进度。
第三,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起到关键作用。相同的施肥量,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10%,而在保持产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肥料20%以上,因此,在我国耕地等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必然成为我国粮食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C、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已实现了种植业基本机械化。美国20世纪初开始农业机械化进程,到20世纪40年代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90年代后美国种植业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日本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于70年代基本达到农业机械化,199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9%。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从实现农业机械化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要经历20-30年的时间。国外先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离不开国家政策长期稳定的激励。 日本和韩国都曾颁布促进农业机械化相关方案,并长期实施购机补贴政
策,并发放低利息贷款刺激农机消费,从政策、法律法规上保证并有力支持了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3)农民购买力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升,购买力逐步提高。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机械销量增长,同时有利于现有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 (4)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A、农业机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近几年农业机械市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农机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本公司作为国内农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相比规模较小的农机制造企业,大型农机龙头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雄厚的研发实力、更高的技术水平。2008年上半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贷款利率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批小型企业被淘汰。大型农机企业具有较雄厚的资本实力,大规模采购原材料以及规模生产有利于控制成本稳定,在逆势中成长,并在经济好转后抓住市场发展契机,扩大市场份额。2011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对从事拖拉机生产企业的基本条件、产品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要求,对行业设定了一定进入壁垒,对规范行业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B、农机行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发展,农业生产将对农机技术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机将向大型化、环保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环境的需要。农机的销售增加和保有量不断提升,农机市场对销售服务能力要求更高。拥有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程度将越来越突出。行业内龙头企业可以依靠在研发、技术更新和销售网络上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行业内众多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C、政策推动
随着农机保有量增加,国家逐步提高企业进入农机购置补贴门槛。农机补贴对补贴机型有明确规定,品牌影响力小,规模不大的农机制造企业进入国家补贴序列的难度增大。 农机购机补贴对大中型拖拉机的偏重使农民更趋向购买大中功率农机产品,有利于大型农机制造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机制造企业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 表明了国家对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2011年,工信部下发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鼓励农机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及围绕科研机制创新,支持重点企业技术进步, 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并提出了到2015年形成5家年销售收入在150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进一步表明国家政策对行业龙头企业的积极扶持态度。
(5)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将推动我国农机出口规模的增长 受行业持续增长推动,行业内龙头企业在规模、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促使行业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农机近几年从出口中低端产品为主逐步调整结构转向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农机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从而形成我国行业龙头企业综合性国际比较优势。
2)不利因素
(1)农业机械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加剧
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机制造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新进入者。国际农机制造巨头纷纷采用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分享我国农机行业的增长,如迪尔公司合资设立迪尔天拖、XXXXX公司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国内其他行业的实力企业逐步进入及行业内现有企业产能扩张, 使得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2)行业的持续发展对企业的服务和资本实力提出更高要求
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资本实力。 农机市场近几年来工业产值不断增大, 农机行业集中度提升,农机制造逐步将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销售服务网络。 农机跨区作业模式、农机集中使用和集中购买的季节性因素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