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机械经营体系建设与服务情况报告
全市农业机械经营体系建设与服务情况
全市农村农机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机经营主体的工作重点。目前全市现有农机合作社96户,农机大户80个。承担全市农机作业量40%。农业机械化经营与服务是农业生产走集中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作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机部门,就要把工作目标定位在大力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现就我市农机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机装备
全市2021年底拥有农机总动力 651393 千瓦,(包括柴油机、汽油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每百亩拥有农机动力31千瓦,拥有各种拖拉机26257 台,其中;大中型(20马力以上包括20马力)13822 台,小型(18马力以下包括18马力)12435台。配套农机具73208 台(套)(包括后勤加工、场上作业、田间作业、植保、林业、牧业、渔业等机具),水稻插秧机1784台(包括手扶式乘坐式),水稻收割机680 台(包括全喂入、半喂入),玉米收获机425 台(包括背负式、自走式)。全市农机资产原值70536万元
二、全市农机作业情况
2021年底全市标准农机作业量1547万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 67 %。(主要包括机械播种、机械耕地、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其中;机械播种165.5万 亩,机械耕地,150 万亩,机械收获61.5万亩,分别占全市播种面积,耕地面积,收获面积的水平,81.7%, 83.6%, 60% 。水田生产,场上作业,后勤加工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全程作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的生产也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三、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情况
农机管理机关市农机局,农机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与机具监管,农机作业统计分析,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机技术培训与信息发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各项农机惠农政策落实。下设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18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从事农机管理服务人员 209个,其中;技术人员 173 个。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农机补贴经销企业12个,配件经销服务点35个,农机供油服务点22个,农机维修服务点152个。全市现有农机户25508户,拖拉机驾驶
员22338人。农机原值在20--5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138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农机户62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96个,参与户数1895户,农机服务从业人数29210人,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特点
当前就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来看,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但已经明显呈现出符合新形势下地方特色的发展特点:
一是投资渠道单调。由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购买农机、使用农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极大地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融资渠道只靠农机惠农补贴政策带动农民个人投资买几台机具。据调查100%都是靠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和个人投资。当地政府扶持,财政投入,企业和社会股份,农机抵押贷款,贴息等支持资金没有。能发展起来都是靠个人经济实力。
二是组织形式多样。据调查全市86个工商注册农机合作社有,1、能人带动型。依靠自己经济能力购机,高价承包土地,招聘农民为他打工的3户。2、集体转制型。依靠自己经济实力承包或购买集体场站建立合作社,然后细化、分快包给农民3户。3、农户联合性。合作社发起人联系6户以上到工商办个工商执照,依靠自家现有的土地、机械入股建立合作社80户。4、混合型、合作社之间联合型。就是一社多项执照。但绝大多数是入社成员单打独奏,各自为战。没有发挥合作社集约经营的效果。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已。 三是经营方式市场化。主要有三种,1、是自己没有土地主要收入依靠农机对外各项作业。订单式、托管式、临时性。2、是自己有土地,承包,租赁,主要收入依靠农作物种植,农机作业不对外。3、 是自己有土地农机作业对内同时也对外。拓宽作业服务范围,开展多种经营。目前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涉及农田机械化作业、农产品产后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农具及零配件销售、农机维修和运输服务等各个领域。 五、当前农机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些名存实亡,有些还刚刚起步,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一是有的合作社有其名无其实。从全市情况来看,5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是因缺少资金半途而废,最多以机械,土地入股为主;机械设备;多是陈旧、老化、小型多,新型、先进、大型少,装备落后,作业单调。二是管理混乱或没有。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员绝大多数是单打独奏,各自为战。没有作业合同,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一旦发生争议,就有可能损害成员的利益。这类合作社只是名义上合作社,没有发展前景。
(二)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市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旋耕机、深耕犁、联合收割机,主要从事机耕和机收工作,而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收入较低。并且合作社对新
型农业机械认识滞后,信心不足 。导致机耕作业市场竞争激烈,效益比较低,同时,也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三)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受土地分散、地块过小的限制,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完全依靠自我发展,速度缓慢。地方政府及涉农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统一规划,连接地块,成方连片。发挥机械使用效率。
(四)农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需要,对农民自发组建农机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政策引导不给力,扶持措施不着实,影响农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五)合作社资金短缺、投入单调,扶持力度不够。据调查我市农机合作社80%由于缺少资金发展不起来甚至半途而废。当前现有的扶持政策只是农机补贴一项,当地政府投入,财政支持,金融部门抵押贷款,贴息等惠农政策没有,只靠农民自筹是很难办到。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在一定时期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的投入,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农机服务市场,政府投资力度和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够,投入规模小,形不成集中建设规模,起不到扶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调动。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从技术、机具、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服务,确实保护好农民办农机的投资热情。当前农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但在扶持机库建设、机具维修保养设备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机具露天存放,风吹雨淋,缩短使用寿命,有的机具一两年就报废,增加了农民投资成本。
五、加强我市农机经营主体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新动态、新亮点和新典型,加深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是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政府支持的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要理顺发展环境,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切实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导向,及时研究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多方投入,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求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农机化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三)、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