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绵阳十一中 杨 伟
摘要: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这样不仅打破了上课的秩序,有时还给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为此,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 兴趣 中学生 体育教师 体育教材 原因 对策
1. 前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这样不仅打破了上课的秩序,有时还给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为此,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丁文武在《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中分析了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育的兴趣不浓,他认为要想让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就要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 绵阳市第十一中学各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
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CNKI)网,全面收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资料,综合评价
与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
2.2.2 综合比较分析法: 2.2.3 统计法: 2.2.4 逻辑推理法: 2.2.5调查法:
中学生上体育课的现状
中学教学是人生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中学体育与健康
的学习,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 表一 班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人数 66 55 60 喜欢上体育课 41 29 20 百分比 62% 52% 33% 不喜欢体育课 11 14 24 课百分比比 18% 25% 40%
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怕跑步、怕苦、怕累29.54% 2.心情不好 4.54% 3.自身体育差 5.11% 4.对体育不感兴趣 1.13% (二)客观原因
1.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22.15% 2.运动量和强度过大 3.97% 3.自由活动太少 1.13% 4.场地器材不够 1.70% 5.天气差 5.11% 6.身体不适 1.70% 7.准备活动乏味 5.11% 8.考试安排不当 5.68% 9.教师方面 2.84%
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还不够健全,对体育的认识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们甚至认为虽然没有参加体育运动,身体依然很健康。部分学生的功利思想急切,认为体育课里安排的运动产生的效果小,不能在短时间有所体现,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兴趣和信心。这些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部分学生会认为体育锻炼又苦、又累、又脏,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件苦事,都不愿意参加,更谈不上兴趣了。更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导致自己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招致别人的耻笑。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对体育有着充分的了解,但他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缺乏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品德,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必奢求他们有多高的体育参与热情。
由于教师的组织教学方法不当,致使体育课堂教学中内容单一,教学手法呆板,组织教学无味,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到厌烦。还有那些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没有足够的教材和运动场地,教师的正常教学都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更不必谈学生的参与兴趣了。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中
的态度、教学语言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严厉,经常批评指责学生,更有甚者挖苦讽刺,
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生理因素:初中生一般在13一16岁之间,高中生一般在16-19岁之间,初中阶段属于少年期,高中阶段称为青年初期,少年期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骨盆等都在迅速增长,进人青春期后,下肢的增长达到最快阶段。由于骨骼的快速生长,肌肉被拉长使下肢的活动范围得到扩展,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能力·青年初期的学生身高、体重和各器官的增长发育逐渐缓慢下来,骨骼已经基本骨化,比较坚固,能承受较大的负荷,但关节的灵活性不及儿童和少年期;少年期的初中生肌肉力量、肺活量、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肌肉的生长落后于骨骼,还处于纵向生长期,收缩力量、伸展性和弹性及工作耐力差,易疲劳易恢复。少年期学生虽然处在运动器官的改造时期,但却是发展运动能力的最理想时期。青年时期的高中生肌肉主要横向发展,弹性增强,力量明显增大,这个时期是力量和耐力训练的最好时期。心理因素:少年期的学生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易于冲动,有些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可以达到人迷的程度。初中生兴趣不断分化,对不同运动项目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与敏捷的项目;女生则师生双方的积极因素。
(一)主观原因
学生产生上述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班主任对学习尖子的偏爱等,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 (二)客观原因
1.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一蹲到底”,“一投到底”和“一滚到底”的教材安排;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一个实心球投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再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由此不喜欢上体育课。
2.运动量和强度过大。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初一比初三多,主要是初一学生刚刚入学,身体素质较差,一堂课下来特别累。初三学生是由于有一个升学考试体育的问题,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撑着。
3.自由活动太少。由于体育课上不安排或很少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因而学生不能自由组合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 4.场地器材不够。使部分学生等候的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既难以掌握技能,也难以锻炼身体。
5.天气差。由于气候恶劣无法上实践课时,只得改上体育理论课。又由于体育理论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课的教学脱节,因而导致学生讨厌上体育理论课。
6.身体不适。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总会有少数身体不适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还有一个例假问题。由于教师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妥,致使有些学生就趁机逃课。
7.准备活动枯燥。由于准备活动总是老一套,翻过来复过去年复一年地做那几节操,致使一些学生一做准备活动就感到头痛、心烦。
8.考试安排不当。目前各学校体育考试内容每学期都要安排4~5项,多达5~6项,加上中招升学体育考试模拟,正式考试等,因此,测验考试所占时间约占总课时23~28%,如果再扣去理论课、运动会、节假日等占去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感觉就是三天两头搞测验,这对于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更加不喜欢。
9.教师因素。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喜欢任课体育教师,一般也就喜欢上体育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作风粗暴或打骂学生,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大多也不太喜欢上体育课。这两种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态度的影响,差8至24个百分点。
对策
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运动兴趣包括运动心理兴趣和运动生理兴趣。运动心理兴趣是指不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在运动或非运动状态下都可以产生的,在教学中一定范围内增加运动心理兴趣的刺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应激性(兴趣的浓厚程度),但是运动心理兴趣培养的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生的兴趣,需要相应的兴趣刺激条件,既需要教师的引导。运动生理兴趣又包括主动运动生理兴趣和被动运动生理兴趣,主动运动生理兴趣是人体经过运动时或运动后产生的,肌肉对运动时产生兴奋的依赖感。主动运动生理兴趣培养在一定的运动强度、密度范围内,增加体育生理兴趣刺激强度,学生对兴趣应激性增加。被动运动生理兴趣是人体为达到某种目的参与体育锻炼,强迫肌肉进行有氧消耗或无氧消耗,肌纤维在大量代谢产物的不良刺激下进行收缩,以满足为某种目的、需要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中国5000年的教育体制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个难以更改的思想认识,大多数人认为,体育只是一种身体上简单的机械动作,这使得许多人对体育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主动参与的意识不高。另外,由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象严重,广大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及格就行了。殊不知,体育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一个协调和平衡的作用,能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中得到放松和调整,使学生的紧张学习压力得到缓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当前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受到了重视,体育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把握这一契机,利用一切社会公共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体育宣传,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错误认识。只有明确了认识,才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能力,是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要通过具体方法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原则,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二)正确运用“崇拜效应”
????崇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只是在青少年中的表现较为突出。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到,将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对社会环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像称为楷模。对于青少年来说,楷模可分为榜样和偶像,前者指教育者给学生树立的模仿对象,后者指学生自己主动寻求的模仿对象。由此可知青少年心中的榜样与偶像之间
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崇拜的意思为“尊敬、钦佩”,是指表现自己对英雄或杰出人物的敬仰和敬佩。青少年崇拜偶像主要由于偶像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以及偶像所具有的杰出能力和做出的突出成就、贡献,这反映了青少年在当今众多名人中选择偶像并非完全盲目追求目标,当他们受挫时总能在偶像身上找到动力。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对崇拜心理加以重视,如何引导十分关键,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今后的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没有一个人会一辈子只崇拜一个偶像,如果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某些体育明星产生崇拜,那我们就能很轻松的达到培养和提高其对体育产生兴趣的目的。如组织学生看NBA、世界杯、奥运会等比赛,让学生从感观上体会体育带给我们的各种感受,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着名的体育明星,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学习明星们努力拼搏的精神的意识,在行为上去模仿这些明星,使其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来。 (三)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更新
????许多人主张学校体育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还有的人认为:既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又不能把学生的运动兴趣推向极至。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而且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可以培养、可以拓展和可以改变的。不同的体育项目之间的兴趣可互相促进,有了一个体育项目的兴趣,并由此提高了的身体生理机能,技术水平,会给另一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兴趣的产生奠定较高的运动兴趣发展基础。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从心理兴趣逐渐转化到生理兴趣,也可以从体育的一个项目的心理兴趣转化到另一个项目的心理兴趣,也可以由一个项目的生理兴趣产生另一个项目的生理兴趣,可以由主动的生理兴趣产生被动的生理兴趣。这些转化不是必然的,有时可以是在无心理兴趣下产生的生理兴趣,有时是无其它兴趣状态直接进入被动生理兴趣阶段,或只是停留在心理兴趣阶段。
在教学的内容上,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在生长发育阶段的运动需求,另外还要注意影响兴趣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从主观上讲,首先,兴趣与年龄有关,人体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运动兴趣是不尽相同的,从出生开始运动兴趣变化是:活动四肢、爬行、站立、走、跑、固定体态的运动、复杂的体位变化运动、器械运动。如小学生的兴趣偏重于游戏类项目,中学生的兴趣偏重于对抗性项目,大学生的兴趣偏重于健身、娱乐类项目。有资料显示,学龄期间,年龄越小形成的运动兴趣越活跃,维持的时间越长久,对终生体育的实现越理想。其次,兴趣与性别有关,男生喜欢竞争性、冒险性强的项目,女生则喜欢趣味性、娱乐性强能展现美的项目。第三,兴趣与个人的能力、身体条件等有关,个子高、弹跳好的学生,能在跳高运动中占优势,喜欢对跑跳要求高的项目。柔韧性好、协调性强的学生则喜欢技巧性高的项目。不同的人体形态、生理阶段、生理状态有着不同的运动兴趣,它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