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2 L1/cm 6 F2/N 3 L2/cm 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 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G?0.5N?6?3N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右?2cm?3?6cm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L左?FL右5N?6cm??10cm G3N即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10cm。
2.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________g;
(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g/cm3;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一根硬刻度尺设计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如图丁,首先用细线系在中点O点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金属块A挂在硬刻度尺左端C处,把一块石块B挂在硬刻度尺右端,调节石块B的位置,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石块挂在硬刻度尺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测量ρ金属的部分实验思路,将其补充完整。
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的长度L1;
②把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从E移动到D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测出量和己知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
水
)。
【答案】右 27 2.7 在刻度尺上读出OD的长度L2 【解析】 【分析】 【详解】
L1?水L1?L2
(1)[1]如图甲所示,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左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2]如图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位于2g位置,矿石的质量
m?20g?5g?2.0g?27g
(3)[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V总?30mL?30cm3
则金属块的体积
V?V总?V水?30cm3?20cm3?10cm3
金属块的密度
??(4)③[4][5]实验步骤:
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的长度L1;
m27g3??2.7g/cm 3V10cm②把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在刻度尺上读出OD的长度L2;
刻度尺的左端挂物体A,物体B挂在E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
?铁gVA?OC?GB?L1
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物体A受到浮力作用,物体B挂在D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
(?铁gVA??水gVA)?OC?GB?L2
以上两个等式相除整理得
?金属?
L1?水L1?L2
3.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2)如图乙所示,在A处挂三个钩码,在B处挂2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A、B处的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格,杠杆将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左端下降”或“右端下降”);
(3)如图丙,取下B处钩码,改在C处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____N(每个钩码重0.5N);若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仍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拉力F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____;
(4)杠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图丁是脚踩式垃圾桶的结构简图,则杠杆DEF是_______(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此种杠杆的好处是_____。 【答案】是 左端下降 0.75 变大 拉力F的力臂变短 费力杠杆 省距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
(2)[2]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上一格为L,在A处挂三个钩码,在B处挂2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A、B处的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格,则杠杆左端有
3G?3L?9GL
右端有
2G?4L?8GL
则
9GL?8GL
杠杆会出现左端下降的情况。
(3)[3]假设杠杆上一格为L,A处力臂为2L,C处力臂为4L,每个钩码重0.5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F?4L?3?0.5N?2L
则C处拉力F为
F?3?0.5N?2L?0.75N
4L[4][5]若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的力臂变短,A处的作用力、力臂不变,仍要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拉力F将变大。
(6)[6][7]如图丁所示,脚踩式垃圾桶使用时,杠杆DEF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是费力省距离。
4.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如图乙所示,A、B两点分别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__(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在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水平 左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右端下沉 增大 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如图甲所示,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应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2)[3]如图乙所示,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横杆上一小格为L,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得到
左边= F2L2=3G×2L=6GL 右边= F1L1=2G×3L=6GL
左边等于右边,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左边依然等于右边,小明据此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如图乙所示,A、B两点分别增加一个钩码,则
左边??4G?2L?8GL 右边??3G?3L?9GL
各自增加一个钩码后,右边大于左边,所以杠杆右端下沉。
(3)[5][6]如图丙所示,A点钩码数量不变,钩码对杠杆施加的拉力方向不变,现在将B点的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减小,为使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则弹簧测力计拉力增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
5.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
(1)重为5N的钩码挂在A点时,人的拉力F为4N,钩码上升0.3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m,此时机械效率η1为______?
(2)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m。问:人的拉力F与第一次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2与η1的大小并用学过的知识给以推导______。
【答案】75% 变小 η2<η1,推到过程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有用功为
W有用=Gh=5N×0.3m=1.5J
总功为
W总=Fs=4N×0.5m=2J
机械效率为
??W有用W总?100%?1.5J?100%?75% 2J(2)[2]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于杠杆的重力会阻碍杠杆转动,则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
1G?OA?G杠杆?OC?F?OC
2悬挂点移至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
1G?OB?G杠杆?OC?F'?OC
2观察比较可知,悬挂点移至B点时,OB [3]杠杆的机械效率 ??W有用W有用??W总W有用?W额1W 1?额W有用因为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所以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额外功不变;由于悬挂点B更接近支点,所以钩码提升的高度减小,根据W有用=Gh可知,有用功减小;从上面的表达式可知:W有用减小、W额不变,所以 W额W有用变大,分母变大,η就减小;即η2<η1。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上每小格等距) (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后,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明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_____(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4)接着小明把支点选到B点,如图丙,在A点挂一个钩码,在C点挂3个钩码,杠杆也恰 好水平静止,她觉得此时不满足杠杆平衡条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利用杠杆来测量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丁,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__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如果把钩码由A移至B,两次实验A点竖直移动相同距离,拉力所做的有用功将____,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3 先变小后变大 没有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0.5 66.7% 不变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2)[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因为 Fl11?F2l2 所以 2G?3L?nG?2L 解得n=3,所以在A处挂3个钩码。 (3)[3]由图可知,OC为最长力臂,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 (4)[4]把支点选到B点,杠杆的重心在O点,在计算时,由于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左边应有两个力,故觉得此时不满足杠杆平衡条件。 (5)[5]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利用杠杆来测量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由图知,拉力F=0.5N。 [6]有用功是 W有用?Gh?1.0N?0.1m?0.1J 总功是 W总?Fs?0.5N?0.3m?0.15J 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W有用W总?100%?0.1J?100%?66.7% 0.15J[7][8]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B,O、C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有用功不变;由于额外功是提升杠杆所做的功,悬挂点由A移至B后,杠杆实际提升的高度变小,所以额外功也变小,则总功变小,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7.如图甲所示是一款自拍神器,它能够在一定长度内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按键或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自拍杆主要有伸缩杆、三角支架、底端按键和蓝牙遥控自拍器。 (1)蓝牙遥控自拍器是一种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利用______(“电磁波”或“超声波”)来传递信息而控制拍摄的。 (2)如图乙所示是一群人正在利用自拍杆上的手机进行自拍,拿着自拍杆的人发现还有同事没有进入取景窗,请你给她一个合理的操作建议:____________。自拍时自拍杆的简图如图所示,O为支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力F2的力臂L2,并画出施加在A点的最小动力F1。 (____________) (3)如图甲中左图,小明把手机固定到自拍杆上,再高高跳起,按下手中的蓝牙遥控自拍 器,自拍起跳后的自己(图丙)。他利用蓝牙自拍器设计了如图丁中A图所示的自动拍照装置,他将蓝牙遥控器带有按键的一端套上一个大小合适、另一端封闭的套管,并在套管内放置一个小球(可以在套管内滚动),想利用小球撞击蓝牙按键来自动遥控手机的拍摄。小明起跳时,应该选择图丁中图____(填“B”或“C”)的方式,用手竖直方向握住遥控器,就能自拍到人跳到最高处那个瞬间。为使该装置能准确的抓拍到人跳到最高处那个瞬间,需要反复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电磁波 将自拍杆变的更长一些 B 套 管与蓝牙遥控器按键的距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蓝牙遥控自拍器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而控制拍摄的。 (2)[2]照相时景物没有全部进入镜头的原因是景物到照相机镜头太近,此时应增大它们之间的距离,所以应将自拍杆变的更长一些。 [3]如图,过O点做力F2作用线的垂线,因为过A点的最大力臂就是过A点最小的力,而过A点最大力臂与作自拍杆的简图互相垂直,所以过A点作自拍杆的简图的垂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就是力F1。 (3)[4]小明起跳时,应该选择图丁中图B的方式,用手竖直方向握住遥控器,人到达最高点时,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撞击开关,C图起跳时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撞击蓝牙按键。 [5]为了使该装置能准确的抓拍到人跳到最高处那个瞬间,需要反复调整套管与蓝牙遥控器按键的距离。 8.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D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 在占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h1?100% 杠杆的自重 变大 【答案】Fh2【解析】 【分析】 【详解】 (1)有用功为W有=Gh1,总功W总=F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Gh1η=×100%=×100%. Fh2W总(2)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 W有 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3)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OA=F?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OC=F?OB,经对比发现,由OA到OC力臂变大,所以拉力F也变大,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9.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______. (4)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匀速 不正确 摩擦 0.4;80% 1、2 2、3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 (2)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力计示数偏小,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3)丁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n=4,绳端移动距离 s=nh=4×0.1m=0.4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W有W总=Gh8N?0.1m?=80% FS2.5N?0.4m(4)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为s=nh,所以,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3中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2、3、3;再结合钩码的重力可知,实验1、2、3分别是用甲、乙、丙装置做的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时,要控制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滑轮个数也相同,只改变绳子的有效段数,所以应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5)研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要控制滑轮个数相同、绳子的段数相同,只改变物体的重力,故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即对应的图丙、图丁两装置,滑轮组不同,提升的重物相同,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故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10.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第1、2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3、4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重G物/N 1 2 4 4 动滑轮重G动/N 0.5 0.5 1 2 动力F/N 0.7 1.1 1.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47.6 60.6 50.0 (1)根据“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过程,画出图甲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_________)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4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其动力为__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 (3)由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 (4)在第3次实验中,若钩码升高10cm,克服摩擦所做额外功为_____________. 【答案】 竖直 1.6 57.1 动滑轮的重 0.2J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的探究实验。 【详解】 (1)[1]从表格的1、2次数据可得, 11(G物?G动)?F?(G物?G动) 32所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是3根,画图如下 (2)[2]测量绳端拉力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因为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其支点在滑轮的边缘(如下图)。 当动滑轮两边的绳子都竖直向上时,在忽略摩擦和绳重时,动力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若动力绳子不是竖直向上,那么即使忽略摩擦和绳重,动力也会大于阻力的二分之一,因为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二倍。 [3]从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其动力为1.6N [4]结合表格数据和滑轮组的绕线可知,滑轮组的承重绳根数是5根 ??G4N??57.1% nF5?1.4N(3)[5]比较第3、4组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不变,动滑轮的重力变大,机械效率变小,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有关 (4)[6]若钩码升高的高度为h=10cm=0.1m,则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s=5h=5×0.1m=05m 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4N?0.1m?0.4J 拉力所做总功 W总?Fs?1.4N?0.5m?0.7J 克服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W动?G动h?1N?0.1m?0.1J 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W动?0.7J?0.4J?0.1J?0.2J 【点睛】 机械效率的求法: ??W有 W总????Gh FsG nF 11.小余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往溢水杯中装满了水,然后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溢出的水全部流入旁边的小桶中.实验过程如图甲. (1)圆柱体的重力为_________ N. (2)比较图_________可得: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3)比较(a)(b)(c)三图可得:浸在同一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_________有关. (4)小余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深度h的F-h图像.实验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跟_________有关,此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 kg/m3. (5)利用浮力和杠杆的知识,小颖发明了密度秤.如图丙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在A、B两端分别挂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C、D(边长为10cm,重力为 20N),OA=10cm,OB=8cm,向容器中倒入不同密度的液体,每次都将C浸没在液体中,移动物体D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OB上便可以标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值. ①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物体D移动到E点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那么OE的长度为_______cm,在E点标上?水?1.0?10kg/m; ②该密度秤能够测量的最小液体密度为_________kg/m3; ③OB上的刻度是否均匀:_________ (选填“是”或“否”) 【答案】6 c和d 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有关 800 5 400 是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a)知,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时示数是6N;可知物体的重力是6N; (2)[2]要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浸没的深度,故图(c)(d)符合题意; (3)[3]比较(b)(c)两图,物体都浸在水中,即液体密度相同,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33 (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时,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浮力增大;所以,比较(a)(b)(c)三图可得出结论: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4]由图ac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 F浮?G?F?6N?1N?5N 由图乙知,圆柱体浸没在另一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 F浮??G?F??6N?2N?4N 由实验可知,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不相等,即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由F浮??液gV排得: V排?F浮 ?液g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和另一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 F浮F浮'? ?水g?液g代入数据: 5N4N? 1.0?103kg/m3?10N/kg?液?10N/kg解得: ?液?0.8?103kg/m3 (5)①[6]由图知:B端所受得力等于重物D对杠杆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D的重力,即: FB?GD?20N 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3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0.1m)?10N 物体C受到的力:A点对C的拉力FA、浮力、重力;故物体C受到的拉力为: FA?GC?F浮C?20N?10N?10N 此时物体D移动到E点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FA?OA?FD?OE 所以OE的长度: OE?FA?OA10N?10cm??5cm FD20N②[7]液体密度越小,浮力越小,拉力越大,根据Fl11?F2l2 知:在l1、F2不变时,拉力F1越大,l2越大,最大为OB,为8c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A?OA?FB?OB 所以: FA??OB8cm?FB??20N?16N OA10cm物体C受到的力:A点对C的拉力FA?、浮力F浮C?、重力;故物体C受到的浮力为: F浮C??GC?FA??20N?16N?4N 根据F浮??液gV排知液体的密度为: F浮C?4N33?液小???0.4?10kg/m gV排10N/kg?(0.1m)3故该密度秤能够测量的最小液体密度为0.4?10kg/m; ③[8]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 33(GC??液gVC)?OA?FD?OB 因为GC、FD、OA、VC都为定值,?液与OB成一次函数关系,故OB的刻度均匀. 1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测量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为某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牛) (米) (牛) (米) 1 挂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 挂不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 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 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 2 0.05 2 0.05 2 4 0.03 6 0.02 3 3 0.02 1.5 0.04 4 5.8 0.04 5 0.04 a、该同学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序号4的数据显然发生错误,若记录无误,则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学习了机械功后,认为力×力臂的单位恰好是“牛×米”,那么就可以将“力×力臂”的单位合写成“焦”.你认为该同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便于测量力臂 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 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动 错误 【解析】 【详解】 (1)[1]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才正好在杠杆上,也就是正好等于相应杠杆的长,这样测量起来会比较方便; (2)[2]在挂上钩码后,如果出现不平衡,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 (3)[3]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4]拉力没有与杠杆垂直,导致动力臂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就会变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5]“焦”是功的单位,是力与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乘积;由于力与力臂垂直,所以“力×力臂”的单位不能合写成“焦”,故该同学的认识是错误的; 13.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正确安装好杠杆后,调节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 直向下拉,使杠杆_______,记录数据. (3)将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需______(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记录数据;若不是竖直拉弹簧测力计,其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迸行拓展实验,当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实验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原因是______;当用于研究机械效率时,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测得杠杆机械效率为η1,将钩码移到B点,仍使钩码升高h测得的机械效率为η2,则η1______η2(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答案】平衡螺母 消除杠杆重力对平衡产生的影响 在水平位置平衡 竖直向上 变大 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 不等于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实验时,正确安装好杠杆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二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还没有施加动力和阻力,所以一定不是便于测量力臂,而杠杆的重心在支点的正上方,此时重力的力臂为零,可以消除杠杆重力对平衡产生的影响; 第三空.实验过程中,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 第四空.将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则此时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侧,二力方向相反,杠杆才能平衡,所以需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记录数据; 第五空.若不是竖直拉弹簧测力计,此时动力臂将变小,而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知,拉力将变大,即测力计示数将变大,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六空.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迸行拓展实验,由图知,此时支点在杠杆的一端,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所以实验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即原因是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 第七空.相同的钩码,两次钩码升高的高度相等,所以两次有用功相等;将钩码由A点移到B点,要升高相同的高度,拉力提升的高度更大,即将杠杆提升的高度增加,额外功增大,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第二次弹簧测力计做的总功大于第一次做的总功,根据??W有用W总知,两次机械效率不等,即η1不等于η2。 14.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如图甲所示; 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_____(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l1ρ水 无 偏大 l2【解析】 【详解】 (1)图丙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G水l1=G石l2,由于G=mg=ρVg可得:ρ水V水l1=ρ石V石l2;石块体积等于它排出水的体积,所以,V石=V水,则:ρ水l1=ρ石l2,所以,ρ 石= l1ρ水; l2(2)由于实验时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小于实际排开的水的体积,则溢出的水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当在图丙实验时,l1变大,根ρ石= l1ρ水可知ρ石偏大。 l2 15.小敏同学参加研学旅行时,在湖边捡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用家中常见物品与刻度尺巧妙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如下: ①用细绳将一直杆悬挂,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记下细绳在直杆上的结点位置O; ②将一重物悬于结点O左侧的A点,小石块悬于结点O的右侧,调整小石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小石块悬于B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用刻度尺测量OA的长度为L1,OB的长度为L2; ④保持重物的悬点位置A不变,将结点O右侧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中(且未与杯底、杯壁接触),调整小石块的悬点位置,当小石块悬于C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⑤用刻度尺测量OC的长度为L3。 请根据她的测量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三次调节了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第一次调节水平平衡是________,第二次调节水平平衡是_______;(选填“a”或“b”) a.消除直杆自重的影响 b.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长度_______(选填“L1”、“L2”或“L3”)的测量是多余的; (3)C点应该在B点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选用字母ρ木、L1、L2、L3表示)。 L3? 【答案】a b L1 右 L3?L2水【解析】 【详解】 (1)杠杆在使用时会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以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重物与石块的重力均竖直向下,由力臂垂直于力可知将杠杆调至水 平位置平衡时力臂与杠杆重合,测量对应的杠杆长度即可方便的测量出力臂的长度; (2)在空气当中杠杆平衡时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G物L1?G石L2①,在水中杠杆平衡时G物L1?G石?F浮L3② 将①②两式联立可得G石L2?G石?F浮L3,因为浸没,所以V石=V排,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石V石gL2?ρ石V石g?ρ水V石gL3,整理可得 ???????石=L3?,因此实验中长度L1的测量是多余的; L3?L2水(3)因为浸没时,石块受到浮力的作用,因此对杠杆的拉力减小了,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拉力减小,力臂变长,所以C点应该在B点的右侧; (4)由(2)推理可知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石=L3?。 L3?L2水
潍坊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