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技巧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断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句话的末端用句号断开,叫“句”;在一句以内口气中止的本地用逗号断开,叫“读”(dòu)。
高三的学习,各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都经过全面训练,特别是文言断句这种“有法可依”的考点,大致总结了对话标志、虚词标志、固定结构、特殊句式、修辞技巧、词性标志等比较实用的方法技巧。但是在做题时学生仍然存在普遍容易丢分的地方,下面一起了看看这些易错点。
(一)、混淆语气停顿和句读 正例:天人之理一也。 误断:天人之理/一也。
此例中学生将主语和谓语断开,这是语气的停顿而非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通常是无须断开的。
为了纠正这个易错点,应该多练习从词性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和现代汉语一样,古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或者找准动词,就基本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断句位置而断出句读了。
例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在以上括号内语段中先划出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确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从而为断句提供便利,也可作为检查验证的一个标准。
例2、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1 / 7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亦有在“入”字后断开而发生错误的情况。此句除了可以从语意上分辨外,也可依据动词“入”来找到它的宾语“胡”而避免发生这种句子不完整的错误。
(二)、误用对话标志
正例: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误断: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此例中学生在所有“曰”的对话标志后均断开而发生错误。
纠正这个易错点,应强调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道”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在对话体中应该断开,而在转述及引用情况下可以不断开。
例1、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整个语段皆为对话体,所以“曰”后均需断开。
例2、譬犹农夫之治田,耕耘之功既至而遇水旱,乃可曰天实饥之也;医师之治病,药石之功既至而犹不起,乃可曰天实死之也。《论语选读》
此段中两个“曰”后皆为转述或引用的情况,因此不该断开。 (三)、误断顺承、转折、并列、递进等语意关系
例1: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北京2007年高考)
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句断为:“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因少断两处而丢分。而实际上在文言文中,当句中有顺承、转折、并列、递进等关系时,的确有时断开,有时又不断开。比如:
2 / 7
例2:今未尝力耕耘而望岁于天,未尝投药石而责命于天,其可乎?《论语选读》此句中两个“而”字均未断开。在这些情况下,学生极易犯难。
对策:练习要有采分点的意识。在各省市的高考断句题中,一般都明确“限断几处”,即使没有这个要求的,赋分一般都是一处0.5分,可以根据此题分数判断应该断几处,然后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去处理。
当然,这些学生在断句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文言知识未消化、未掌握,缺乏基本的语感。此外,文言基础知识也非常重要。
建议 01
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强课内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对文言句读的感知能力,也有助于文本的学习和记忆。
02
依据课本、触类旁通
必修教材和《论语选读》就是文言文知识的原始积累素材,几乎所有的文言知识都囊括在内。
要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巩固这些知识点,才能触类旁通,才能理解、消化、掌握做题技巧和规律。
03
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备考经验告诉我们,知识点的落实,必须做到加强训练,天天见面。训练的形式并不是将断句孤立起来,可以放在文言文整体训练中,练习和检测交叉进行。内容可将课内课外素材进行整合。
3 / 7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附: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细心揣摩只寻常。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要害。 内容粗心全了解,始可着手把句断。 联络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辩。 紧紧捉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象征,更有规矩供参看。 习气句式把握住,固定构造莫离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构造协助判。 排比对偶与重复,修辞供给好条件;
一样词语紧相连,通常基地要害断。标题做完回头看,依据恳求细查验。 打牢根底看讲义,培育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习。 口诀详解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要害。内容粗心全了解,始可着手把句断。
大多数同学在给白话文断句时,常犯的缺点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完毕了,待回头查看时,又觉得有很多不当的本地,正本这种“一步到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4 / 7
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有有关的,熟读精思、了解粗心是精确断句的条件,由于读不了解就点不断,不了解就点欠好。
敷衍了事不可,似懂非懂不可,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可。
当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要要通读,重复研讨,然后依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本地断开。
2、联络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辩
咱们能够在大致把握了文章的意思往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渐减小方案,然后再会集剖析难断的语句。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办法。比方能够依据一些显着的象征(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简略分辩的语句先断开。
别的还要有全文知道,对不易断开的本地,要联络上下文的意思,细心琢磨,在恰当的本地断句。
3、紧紧捉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白话文在叙说人物的对话时,常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精确断句,供给了便利。
遇到“曰”“云”“言”等字,咱们很简略依据上下文判别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4、常用虚词是象征,更有规矩供参看
白话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分外多,虚词的首要效果是标明语法联络和口气,通常是明辨句读的首要象征。
在学习中了解各类多见虚词的用法,格外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方位有助于断句:①句首的口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口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算了”等后边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有关词,如“苟”“纵”“是故”“所以”“向使”“但是”“不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能够断句;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