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9), 1483-149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9206
基于使用TAM模型的移动银行采用 研究分析
——以2015年至2020年国际期刊为例
陈雪晴,李荣杰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广东 珠海
收稿日期:2020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7日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金融业在移动、安全的基础上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银行受到众多关注。在研究移动银行采用上,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被普遍应用。现有文献加了许多其他变量来扩展TAM的解释力在了解移动银行采用上。然而,目前研究缺少对于TAM及其扩展变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2015年至2020年7月27篇文献对现有的移动银行采用中基于TAM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出TAM扩展的变量共37个。本研究把这些变量整合为一个由六部分组成的技术接受理论框架。此外,本文指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移动银行的采用,并对银行机构开展移动银行业务提供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
移动银行,采用意向,技术接受模型
The Analysis of the TAM-Based Mobile Banking Adoption Studies
—Ta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s from 2015 to 2020 as Examples
Xueqing Chen, Jung-Chieh L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acul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Zhuhai Guangdong
ththth
Received: Sep. 6, 2020; accepted: Sep. 20, 2020; published: Sep. 27, 2020
文章引用: 陈雪晴, 李荣杰. 基于使用TAM模型的移动银行采用研究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9): 1483-1495. DOI: 10.12677/ass.2020.99206
陈雪晴,李荣杰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has used Internet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mobile and security. In this context, mobile banking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study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bank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is widely use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dds many other variables to expand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AM in understand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banking.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lacks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AM and its extended variables. Therefore, based on 27 ar-ticles from 2015 to July 2020,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TAM-based research in the adoption of mobile banking, and summarizes 37 TAM-expanded va-riables. This study then integrates these variables into a six-part technical acceptanc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help us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banking. Finally,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provid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ollow-up re-search as well as offer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banking institutions to conduct mobile banking ser-vices.
Keywords
Mobile Banking, Adoption Inten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Open Access 1. 引言
过去几十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进步使金融服务业的业务操作系统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提供银行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有互联网支持的新的现代银行技术[1],在此背景下移动银行受到众多关注,研究移动银行的采用无论是对用户还是银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用户可以通过采用移动银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金融交易[2],而无需前往传统银行。移动银行的采用帮助用户实现金融包容[3],改善了用户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的方式[4],享受到更多的个人定制体验[5]。对于银行来说,研究移动银行的采用可以更好地帮助传统银行降低运营成本[6]、改善消费银行服务、保持盈利的用户基础、支持用户关系和扩大银行业务范围[1]、改善客户体验(即提供更个性化和全天候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即减少银行等待时间)并为消费者创造价值[7],通过不断创新移动银行服务的使用来吸引客户,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技术投资的回报[8]。
在研究移动银行采用的意向中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被普遍应用[4] [8] [9] [10] [11] [12]。TAM是由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修改而来,旨在准确解释不同组织、文化背景、技术背景和不同专业水平中的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采用[13]。该模型指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决定了个体对采用新技术意向的态度,从而有助于解释用户使用新技术的意向,意向充当系统实际采用的中介[7] [14]。Kwateng等人[15]比较了三种模型(TRA、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和TAM)在预测用户移动银行行为方面的能力,并指出TAM优于其他模型[15]。然而,TAM仅从主观角度考虑技术接受的两个主要方面: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15],但是由于TAM不包括经济和人口因素以及外部变量,因此在解释用户对移动服务采用的态度和行为意向方面用处有限,许多移动银行采用研究
DOI: 10.12677/ass.2020.99206
1484
社会科学前沿
陈雪晴,李荣杰
通过加入其他理论或变量来扩展或补充原始TAM [1] [6] [12] [14] [16] [17],从而改善模型对移动应采用的解释能力[18],如在TAM引入了新的属性“TRUST”,称之为“增强信任”的技术接受模型(TAM) [9];将TAM和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TTF)结合起来可能会对技术的采用作出有力的解释,且解释的准确性更高[15];各种研究还将TAM扩展到了TAM2 [9],指出了社会问题的重要性[6]。
现有研究确实增加了我们对于TAM应用在移动银行采用的认识及了解,然而目前对于TAM及其扩展依然缺乏系统研究,涉及变量零散。因此,本文针对近6年(2015年至2020年)采用TAM理论及其相关变量来进行文献分析。这项研究的意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根据文献探讨了TAM仅从主观角度考虑对移动银行采用解释能力有限,扩展后变量零散依旧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其次,本文根据所分析的文献整合出37个影响用户采用移动银行的因素,并提出一个综合理论框架。第三,根据分析的文献来更好地理解移动银行采用,同时提出实践意涵,对于银行机构开展移动银行业务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并在竞争中建立优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近六年应用TAM模型研究移动银行采用的文献概况将在下一节中回顾,然后对TAM进行了基本介绍,并将TAM扩展和涉及的33个变量分为四个象限进行整理,最后在第四节指出研究这些影响移动银行采用的因素的意义并讨论了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8]。
2. 文献来源
为了确定技术接受模型(TAM)研究移动银行采用的现状和未来方向,本文进行了广泛的文献回顾。首先,使用百度学术、Science Direct、Emerald数据库对关键词移动银行采用(mobile banking adoption)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涉及17种信息系统、金融和工商管理期刊,搜索范围为2015年至2020年7月的6年。其次,我们确定了与移动银行采用相关的已发表文章,通过阅读细化搜索,并排除不符合本文研究的论文。第一次抽取的论文有50篇,但有近一半被排除在外,最后的选择包括来自17本期刊的27篇论文。我们采用了下列标准,将一篇论文列入或排除在范围之外:出版日期2015年(含)以后至今;这项研究必须是使用了TAM模型研究移动银行业的采用;任何地理位置的研究都被考虑在内;只考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表1按年份汇总了这些文献,表2按期刊汇总了这些文献。在这篇综述所分析的27篇文献中,约65%发表于2016年至2019年。在17家发表了TAM研究移动银行采用的文章的期刊中,《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发表的文章最多(7篇,占26%),其次是《Journal of Islamic Marketing》、《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y》、《Telematics & Informatics》(各2篇,占30%),然后是其他文章的总和(12篇,占44%)。中国学者六年内发表的TAM研究移动银行采用文献数量占整体的18%,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2篇论文,其余3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均为中国学者。
这些研究依靠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数据,包括调查和访谈。定量研究是最受欢迎的方法:在27项研究中,20项(74%)采用定量(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此外,5项研究(19%)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2项研究是概念性的对TAM研究移动银行采用进行了描述,没有确切提出模型。调查最频繁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南亚(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南亚(如马来西亚和泰国)和非洲(如埃及和苏丹),仅有7项(26%)研究在欧洲(如芬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
3.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框架
3.1. 技术接受模型基本介绍
首先是技术接受模型(TAM)涉及的最基本的变量,包含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态度及意向,
DOI: 10.12677/ass.2020.99206
1485
社会科学前沿
陈雪晴,李荣杰
如图1。下面内容我们将依序介绍这些变量并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mobile banking adoption based on TAM literature from 2015 to 2020 表1. 2015年至2020年移动银行采用(基于TAM)相关文献分布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发表数量
3 7 4 6 6 1
中国学者发表数量
0 0 0 3 2 0
Table 2. The amount of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mobile banking adoption in each journal from 2015 to 2020 (two or more) 表2. 2015年至2020年各期刊发表移动银行采用相关文献数量(两篇及以上)
期刊名称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Journal of Islamic Marke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y》
《Telematics & Informatics》
发表数量
7 2 2 2 2
中国学者发表数量
0 1 1 0 0
1) 感知易用性
解释了用户对使用系统所需的工作量的感知,或用户认为使用特定系统将不费吹灰之力的程度[7] [9] [11] [15] [18]。易用性会影响用户的态度,对感知有用性有影响[13] [19] [20]。除此之外,感知易用性还能增加客户使用其移动银行设施的信任[21]。
2) 感知有用性
定义为一个人相信使用某一特定系统会提高其工作绩效的程度[1] [2] [5] [9] [10] [16] [21] [22] [23] [24]。移动银行服务的感知有用性越大,对其使用的态度和意向就越积极。因此,使用移动银行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感知有用性影响用户态度,并对移动银行的用户接受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 [7] [17] [19]。
3) 态度
态度被认为是其他变量对意向的影响的主要前因和关键中介[14] [24],在发生一种特定的行为时,态度是意向的一个基本前提[13],行为意向的概念来源于用户的态度[21]。态度是指个人对产品或服务表现出一定反应的倾向[7],积极或消极评价的程度[17]。正如Mehrad与Mohammadi [14]所指出的,态度先于行为意向产生,并且可以解释大多数意向的变化。态度在使用新技术的意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4],并对移动银行的采用意向有积极影响。
4) 意向
在TAM中,我们使用“意向”作为直接解释移动银行采用的因变量,其被定义为个人使用技术的可能性[4]。业务的最终目标是吸引用户采用服务,而采用的行为是由用户的意图决定的[21]。
3.2. 技术接受模型扩展及涉及的变量
技术接受模型(TAM)虽然广泛应用于移动银行采用,但TAM没有充分反映可能改变用户接受度的技术和使用环境因素的具体影响[23],这些局限性与TAM本身的可扩展性和解释能力有关。因此,许多研究者将TAM扩展加入其它额外变量,从而加强模型的解释能力[3],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DOI: 10.12677/ass.2020.99206
1486
社会科学前沿
陈雪晴,李荣杰
Figure 1. The initial model of TAM 图1. TAM初始模型
第一,引入新的属性“TRUST”,称之为“增强信任”的技术接受模型[4],并被普遍应用[2] [3] [6] [14] [24]。
第二,任务技术适配(TTF)模型涵盖了TAM中缺失的主要方面,如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TAM假设消费者对某些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信念广泛地决定了消费者是否表现出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然而TTF模型假设用户倾向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得诸如提高工作绩效之类的好处。因此将TAM和TTF模型结合起来可能会对技术的采用作出有力的解释,且解释的准确性更高[22]。
第三,TAM忽视了社会问题的影响,特别是与是否参与某一特定行为的感知社会压力有关的主观规范。鉴于这些局限性,一些研究人员认为TAM过于通用,无法提供跨行业技术采用的现实理解,包括金融和银行服务,特别是先进的移动服务和技术[11]。因此,各种研究扩展到了TAM2,加入了相关社会力量的影响,如社会规范、自我效能和形象,与提高对使用意向和感知有用性有关[25]。
现有研究确实增加了我们对于TAM应用在移动银行采用的认识及了解,然而目前对于TAM及其扩展依然缺乏系统研究,涉及变量零散,为了让读者能够清清楚了解这些变量,我们把这些变量分成四个象限:X轴为主观客观,Y轴为动力阻力。具体来说,由TAM初始模型可以看出,影响态度的两个基本因素都属于主观感知层面(即感知易用性及感知有用性),导致TAM在用于研究移动银行采用时缺失客观层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扩展所涉及的变量分为主观和客观进行研究,主观因素往往是涉及用户的感知和特点,客观因素则是外界、银行及移动银行的某些特征。同时,本文将这些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均作为TAM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先行变量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Mohammad提出阻力是对用户使用移动银行服务产生负面影响的所有因素,会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产生负面影响,对移动银行的态度就越消极[4]。也就是说,阻力包含众多因素,这些因素对移动银行采用具有消极影响,因此本文以阻力为出发点思考,将变量分类,分析影响移动银行采用的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阻力(消极影响)或动力(积极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移动银行的采用。综上,本文将以下变量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研究其对移动银行采用是阻力(消极影响)还是动力(积极影响),如图2。
以下是近六年27篇文献在应用TAM下研究影响移动银行采用的因素时扩展所涉及的变量共33个。 3.2.1. 以下是“增强信任”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引入的变量
1) 认知(awareness)
认知定义为用户对移动银行的认知程度[4],对移动银行的认识不足是导致用户不采用移动银行的一个关键因素。人们发现低认识是接受移动的一个潜在障碍,也是他们拒绝采用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户的认知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示出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他们将与使用移动银行相关的感知风险降至最低[4]。因此,用户的必要认知是一个潜在的激励因素,影响人们对移动银行的采用态度[24]。
2) (客观)安全(security)
Abdullah等人[15]将安全视为二维结构:主观和客观。Singh等人[3]将客观的安全定义为“以破坏、
DOI: 10.12677/ass.2020.99206
1487
社会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