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解读全面的是( )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
解析:选C 材料中并没有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相关提及,排除A项;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不难看出,一战期间俄国国内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故选C项;沙皇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俄国民主革命,但这并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排除D项。
19.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政府是指( )
A.沙皇专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解析:选B 沙皇专制政府“二月革命后”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后,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与材料中“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相符,故B项正确;工兵代表苏维埃与材料中“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不符,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与材料中“二月革命后”不符,故D项错误。
20.1917年3月列宁曾这样提出:“我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特别要怀疑克伦斯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分析材料可知 ( )
A.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爆发 B.列宁主张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政权已落到了无产阶级手中 D.无产阶级准备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解析:选A 材料中的新政府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二月革命已经爆发,故A项正确;列宁主张不是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而是和平夺权,故B项错误;“我
6
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特别要怀疑克伦斯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表明政权落在资产阶级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爆发,沙皇专制统治已被推翻,故D项错误。
21.1917年4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列密闭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运回俄国”。德国这样做的初衷在于 ( )
A.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战争 B.以实际行动支援列宁的革命斗争 C.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 D.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
解析:选A 二月革命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德国希望列宁等一些反战的积极分子回到俄国,给俄国制造一定麻烦,以达到其目的,故A项正确;德国最高指挥部只是把列宁等一批反战的积极分子运回俄国,而没有在实际行动上有所帮助,故B项错误;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不符合题干中的“初衷”,故C项错误;“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不符合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22.下图是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32号舷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德意志王朝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巡洋舰的名称,可知答案选D。
23.1917年11月9日,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份文件,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该文件( )
A.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 B.表明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C.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为目的 D.实现了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解析:选C 材料指的是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故A项错误;政权归苏维埃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故B项错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反封建的,是民主革命的目的,故C项正确;没有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故D项错误。
24.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条件下帝国主义列强忙于相互厮杀而无暇进行干涉,俄国
7
革命就很难如此迅速地取得胜利;假如没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俄国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这说明十月革命的胜利 (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
B.充分发挥了工农兵联盟的巨大优势 C.首创了暴力革命的先例
D.体现了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的结合
解析:选D 题干没有述及社会主义民主的任何信息,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十月革命的工农兵联盟问题,排除B项;十月革命不是最早的暴力革命,排除C项;题干主要论述了“一战”和布尔什维克党对于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作用,这是十月革命胜利的主客观条件,故选D项。
25.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
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解析:选B 从材料可知,该观点是从革命性质角度进行强调,没有体现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故A项错误;该观点强调了十月革命是革命性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分界线,故B项正确;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可知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
8
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6分)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6分)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2分)
解析: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阶级的对立”“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等作答。第(2)问,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人运动斗争的目标发生了改变。第(3)问,主要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联系。
答案:(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区别: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3)联系: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没有描绘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就像以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他最早注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
——摘编自[美]布鲁、格兰特《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据材料一,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宣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将如何实现?(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上述材料,针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价值。(6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得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从而破坏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第(2)问,第一小问未来社会的样子,据材料二“消灭了阶级对立和
9
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得出没有阶级对立,据材料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得出每一个人得到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二小问实现,据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得出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据材料二“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得出实现生产国有化,据材料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得出发展生产力,据材料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得出消灭阶级。第(3)问,据材料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得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二“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得出保障工人权利,据材料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得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从而破坏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2)未来社会的样子:没有阶级对立、每一个人得到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生产国有化、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
(3)价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2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材料二:今天,我们依然认为十月革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的发展虽然受社会规律的支配,但它并非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完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追求某种目的的人的行动,是自为的活动。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
——伏菲凌《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开启了哪些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些文明建设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一败一成的共同因素。(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建设,根据材料一“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得出实行选举等社会主义民主;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创建了第一个工人性质的政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
10
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得出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够健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阶段;第三小问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条件尚不能支持巴黎公社的成功,也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组织、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如:二者所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党组织、理论指导等。
答案:(1)建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实行选举等社会主义民主。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够健全。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共同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与成熟;领导因素(策略、方针);理论指导;国际环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