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个人境界.人生发展
很多公司员工离职和主管职业素养有关,你遇到过让你想辞职的主管吗,后来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应该说太多人都遇见过。只是工作单位性质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岗位职责不同、主管境界不同,处理方式会有很大差异。我有一位朋友也遇见过,当时特别烦恼。此问题回答篇幅稍微有些长,兹在通过一些真实案例,让更多的年轻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帮助。他在三十年前自己还是一名工程师,直接主管就是科长。那个科长因为在一次工作安排上,他认为不是很妥当,自己感觉如答应去做,挺憋屈。故没答应,结果后来那位科长却总是给那位年轻的朋友特别多的刁难。科里工作有好事能出成绩的见效益的几乎都没有他的事,不好干的事肯定非他莫属了。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改善,坚持提升自己,慢慢改变了主管科长的看法,并在很多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才干。在别的老工程师临时请假,另外的同志又做不了的时刻,这位年轻工程师去完成搞定了,并在全省介绍经验,还被国家权威杂志作为经验刊登。同时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荣获科技进步奖。终于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后来得以提升为部门经理。当然,原来的那个主管领导应该说后来也做了不少改变,并且特别会来事,情商特别高,官也越做越大了,在很多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成功之处。诚然,再过了很多年我的那位朋友亦离开央企,到了外企和民企先后做了高层管理。从朋友回想并告诉我的他那三十余年的奇特经历,现就这个提问邀请,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体会和感悟。
其一、如若遇见心胸宽广、愿意栽培下属的主管(如你是普通员工,
1
你的上级就是主管或部门经理与科长;如若你是部门经理或科长,你的上级主管就是总监、副总、或总经理及处长及局长等;如若你是总监、副总,那你的主管领导就是总经理或总裁及董事长):那一定是遇见贵人了,应该说三生有幸。然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这种情况出现有三种原因:一是要看你是否足够优秀,并且知道尊重领导、知道感恩,是否值得重点培养;二是要为重点名牌大学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而被组织部门选中为培养挂职锻炼人才;三是要看是否有强大的背景和坚实的靠山而得到贵人相助。某企业就曾有一位这样的人。在二十八年前就是清华大学双学士(后来肯定又进修了硕士),据悉被分到企业就有组织部门专门交待的重点培养人才。分到企业基层一年就提科长,二年提厂处级干部,再过二年就是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又过三年直接担任地市级企业总经理,在此高位再干几年调任主政一方的市级领导!从其工作来看,的确很优秀!人生就像开了挂,直上云霄奔彩虹!
然而,很多时候,个人成长不仅仅是直接上级主管可以决定的。往往跟一个公司、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用人制度与单位的文化等决定的。直接主管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但更多的是一个单位决策层的管理发展思路和选拔用人理念。不是有能力或有成效就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这个,尽管不少人不屑一顾,似乎也确实是一种事实。而那些要拼搏苦干,熬更守夜搞科研或管理的人或许开拓进取,艰辛奋斗三年或五载能搞出一项成果通市级科技成果鉴定就很不简单了。还要获省部级鉴定,甚至要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更是很难的。有权威专家告知即使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也有绝大部分获不到奖。历时三年多的努力奋斗,即使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拿到手近万元的奖金十几个人分,即使主研可以拿60%∽70%,但自己负责分也只能分个800 元即可以,心满意足了。单位给记个特等功(奖金200元),有一年记了一个一等功,
2
奖金100元。正如,一位处长讲:这个可能还不够三年为了搞科研,自己花费一万多元买的书钱。但国企就是这样,能得高层理解也知足了。再有又历时三年努力去搞企业管理整体优化运营项目,获得了省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奖金4万元,尽管按文件规定主研负责人应拿60~70%,但实际上却只得了2000多元。还是自己负责提奖励分配方案。这个,是不是有点悲壮?不少人觉得不可思议。关键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加班,最后,别人不少都步步高升,可能自己在原地踏步。甚至,还被排挤打压。主要是当年为了推进工作,必须要有检查考核,但如此又必然会得罪人。记得当时,朋友还专门问总经理,不考核推动不了工作,但严格考核检查肯定会得罪别人,在年底干部考评时,会被人在画“√”及打“X”中遭到回击。在国企也好,央企也吧,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亦是如此,厂处级领导干部好多时候都是三年一换,五年一动,好不容易通过三年干出成绩来了,领导又调走了。新来的领导不了解,又再拼命干呗,再拼搏三年,能出点突出成效很难,即使拼出来了,高层领导刚见识到还挺有才华哈,但又因其他特殊情况,不在其位了。再换一个总经理,虽然知道你是有才,但已被人在其后告了黑状。加之,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当连续三个三年或五年,或许你已经从30多岁的科级干部,已经熬成40岁以上或接近45岁了,自然就几乎排除在提拔重用的年轻干部之列了。有位高层领导说:“这个,真是运气太不好了呵”!
其二、如若遇见既注重能力又看重关系的主管:那你就要注意提升专业技能,为领导分忧,做好本职工作。但如若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就要在发挥才干的同时,不要让主管领导感觉到压力,抑或有什么不敬之处,否则,很难出人头地。在国企(央企)或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这
3
些体制内单位,官大一级压死人。因为这样的单位相对稳定,一般都不会辞职。要么沟通,注意联系,消除隔阂,加强修炼,完善自己。要么不计较、不生气、不折腾。有道是:忍耐,出众;不忍,出局。或许,通过"以时间换空间"(这句话是我担任部门经理之后,时任处长,后任地市级国企领导,最终担任年薪300万的上市集团公司总裁的高层领导,针对个别县团级干部的不妥做法及喜欢搞小团体拉帮结派,自己没啥实力,还对别人有成绩的人进行攻击之人,而对我说的一句很有哲理的令人深思的话)。像这类体制内单位主管领导一般会在三年或五年有调整,等到时机成熟,直到你足够优秀时,或许你就脱颖而出了。当然,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技术研发型单位,非你莫属,别人玩不转。那你还是可以凭本事吃饭。可以稍微轻松自在些。在私企或外企,如若遇见没有素养的主管,看可否能有效沟通,如若没有办法改变,那就可以离职,另谋高就。当然,在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工作细节,更要拿捏好分寸”。这句话也是一位曾经担任过政府部门秘书长及区长的高人,在我们一起工作相聚时告诫自己的肺腑之言。的确,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不少工作能力很强,但却往往不拘小节,忽视了一些小事而导致被同事或主管领导误解,让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只是,当听到这句话时,回想起年轻时经历的很多事情,确实发觉不少人因而失去了挺多,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一些细节,造成了一些遗憾。即使你取得了市、省乃至全国的优秀论文一等奖能怎样?抑或国家权威杂志刊登了几十篇优秀论文或经验文章又如何?甚至负责主抓的质量、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整合优化管理分别获集团公司、市级与全省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亦能咋的?这个,就是央企(国企)或事业单位。当然,好像也属实不少朋友都是找借口,自己安慰自己:关键是自己没时间、没精力、也没闲心去加强联络,缺少跟主管领导沟通,忽略了人际关系的重
4
要性,而被边缘化了,远离了权力中心。有一位当个百亿产值集团总经理秘书,后当厂长的朋友告诉我:有时领导也并非搞歪门邪道,而是你没有成为领导熟悉的人,他们不了解你。当有提拔重要机会时,自然提拔领导熟悉,并且可靠的有水平的人。不过,确有一位很仁义,特别令我终身难忘的现任地市级领导(当时担任近千亿产值上市集团公司厂处级干部),跟我说,你看是否需要我跟你们总经理打个招呼?当时,我说,不用了,谢谢。总经理对我的工作还是很肯定认可的,只是个别其他助理级(县团级)干部对我似乎有点误解。在国企,大家懂的,只要领导班子有一个人反对,你就没戏了。故而,往往是“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捣乱的”。有位国企总经理深有感触,同时也挺仁义豪爽地说:“我就有点纳闷了,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充分展示了你的能力。其实你很有才华的。为什么就没人理解呢?当然,也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主要是你负责的工作,处于风口浪尖……”就像有人所言:认为只要工作能力强,做好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领导负责,干出成绩就更是对领导和单位负责。其实,现在看来还真不是。抑或说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失误。除非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就看你技术水平!故,我的那位很有才华的朋友后来就离开央企而去了外企和民企工作,同时在政府部门也工作过。应该说是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既体会了成功的欣喜和欢乐,也体验了失败的震荡与凄凉,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也同时有了更多的感悟。体制内(国企或央企与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等跟外企与私企也是一样的,能力才干很重要,但人际关系也极关键。有的人没有多少专业能力和才干,但就是特别会来事抑或精于能说会道拉关系,擅长官场经营乐交际,的确日子过得挺滋润,很快干得风声水起。
其三、如若遇见心胸狭隘,喜欢摆架子的,还没多少能力的主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