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
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 1、 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请同学们放眼世界,寻找大千世界的联系。(屏幕展示)
放眼世界,寻找联系桑叶、蚕、蚕的粪便、沼气池、鱼塘工厂、废水、人、科学发展观列举联系摩擦生热、无风不起浪、鱼儿离不开水……时势造英雄、骄傲使人落后……人的思维活动的进行以及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思想观点、观念和理论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领域2.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请同学们看屏幕中的这个人和大千世界有什么联系?
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
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 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高考成功是神灵相助的结果;9.18就要发,9.18就要法;毕福剑 ,人称老毕,老毕,老毕,老被“枪毙”。所以老上不了“春晚”;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喜鹊报喜,乌鸦叫丧;流星划过,许个愿望就能实现。思考:这些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吗?为什么?
这是人们仅仅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的一种联系,它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去臆造这些联系,并为自己这种臆造的联系去歇斯底里去辩护,这是诡辩论的重要特征!
这也说明,联系具有客观性。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请判断下列哪些事物的联系和人的实践活动有关: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济荷高速公路⑦沧海桑田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在事物的联系③ ④ ⑦ ⑧ 人为事物的联系① ② ⑤ ⑥(后出)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吗? 济荷高速公路 结论: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
上面我们分析了,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
4、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 举例:三峡工程和嫦娥奔月
我们理解任何哲学观点,都应当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把二者结合起来,看待联系问题,也应当如此。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同时我
们又必须肯定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为,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联系。例如:我国建设的三峡工程,使江水与周围河床地势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改变,但水对河床的压强是不会改变的。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例如,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使月球与地球之间形成新的具体联系,但是,要把它发射成功,就必须严格按照客观事物固有的力的联系进行计算,如果忽视事物固有的联系,出现不允许的误差,卫星不可能成功发射。这种新的具体联系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可见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与承认我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二者并不矛盾,前者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分析,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联系,后者说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必然联系 守株待兔------------------------------------------------------------偶然联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内部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和部分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果联系 讨论:平阴一中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一中又提出要建设区域名校,你认为,一中要建设区域名校应该充分利用哪些条件?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疏理原理内容(世界观)联系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的普系着2事物内部各部遍性分、要素相互联系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的客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观性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的条件,一切以时多样。间、地点为转移。 当堂练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