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一、微课里讲授这篇文章的文言知识,历史散文阅读鉴赏的四个方面。 1、语言:人物辞令 叙事述言 2、人物形象 3、故事情节 4、经验教训。 二、鉴赏人物辞令 导入:

这篇文章,是中国古代强调论辩艺术,说话艺术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易经》里说过“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是什么让一个世界生机勃勃的发展?是语言的推动。

在春秋战国时代,外交家主要是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诸侯,推动历史的发展。

鉴赏烛之武说秦的辞令:准备一张《春秋形势图》 烛之武成功原因分析:

1、科学的角色定位:摆正姿态、位置,处处替秦着想。烛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

2、逻辑严密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充分利用秦晋矛盾。 补充:泛舟之役

泛舟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的一个重大事件,泛舟之役发生在晋惠公在位期间,惠公在位期间晋国连年大旱,庄稼收成很低,人民饿着肚子,在这种情况下惠公就派遣大臣和秦国借粮食,秦国当时和晋国虽然有些矛盾,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把粮食借给晋国,从秦国的都城雍装载粮食上船,经过渭河东下进入黄河的河道,再从黄河河道拐弯北上沿着汾河河道进入浍水,进入到晋国的都城绛,

4、抓住人物心理,准确把握秦穆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展开论辩。因为他深知秦穆是何许人也?有称霸之心的杰出政治家。在位三十九年,一心成为天下之主:郑在秦之东,秦有事于诸侯,必须向东行,多半要经过郑国,则郑可以尽招待之责,秦国使者(其实为军队)往来时资粮方面的缺乏,

1 / 3

“居而无食”叫“困”,这对于偏居西方一隅,野心勃勃东进扩张的秦国来说,无疑有很大的诱惑力。

三、 鉴赏叙事语言

如“夜缒而出”就四个字,也没有出现人物,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又如,第一段讲到战争形势简洁扼要。为下文铺垫伏笔。

又如,秦伯“悦”:我们从秦伯最后说“悦”这里,可以想想烛之武一开始见秦伯时,秦伯会是怎样的态度?面对即将灭亡的小国之臣,不屑一顾,杀气腾腾,教戟之卫士,大声呼喝,骄横轻蔑……

又如,“使杞子…乃还。”可谓悬念无限。后来,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群臣的意见——欲知后事如何?《左传 殽之战》

总之,这篇文章语言很简练,但是所有的句子,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作者惜字如金,第一遍我们读可能读不懂,比如最后一段“子犯请击之”,(子犯是晋文公的舅父,晋国大夫狐偃)如果不知道子犯是谁,是哪个国家的,都不知道谁要打谁。精简到你只有读懂了全文才知道这些人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简练、有力的特点。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劝说艺术: 心理——利害 亡郑危秦 存郑益秦 (地理) 晋而无信 (历史) 阙秦利晋 (未来) 2 / 3

3 / 3

1gf8v3isz577xpo5846y5ap1c1kzfj00qf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