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济南第十一中学

张丽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本节课对完善和深化基因分离规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

第1页/共10页

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通过性染色体结构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2页/共10页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但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准备

(1)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复习性别决定过程和白化病的遗传规律,预习本节课基础知识。

(2)制作教具:6个遗传图解的卡纸和卡片 (3)制作PPT 七、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

第3页/共10页

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通过一段视频了解色盲患者的感受,引起学生对色盲这种病的关注。

2、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测辨色能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3、红绿色盲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4、讲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了解色盲的发现,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红绿色盲并不影响一个人取得巨大的成就。

(2)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获得启示: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二)利用遗传系谱图,分析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 对人类的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做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图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人类遗传病研究的方法。

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了解图示各部分含义,以性染色体的遗传做知识基础,设置问题串处理系谱图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得出结论。

第4页/共10页

问题1:家系图中患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患者都是男性,说明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

问题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3号和5号)

问题3:Ⅰ代中的1号没有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Ⅱ代中的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若红绿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中的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问题4:为什么Ⅱ代中的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却没有表现出色盲症?(因为Ⅱ代中的3号和5号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过渡:Y染色体上为什么没有红绿色盲基因呢?

展示X、Y染色体的结构图,明确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 讲解:1. X、Y共有的部分称为XY的同源区段,该区段上它们有等位基因。X、Y特有的区段分别称为X的非同源区段和Y的非同源区段。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b就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Y上没有相应的基因。2. 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位于X、Y上的基因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3. 控制色觉的基因会随着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

小结: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分析填写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及表现型表格。明确从基因型的角度,男女有6种婚配方式。

(三)小组合作,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第5页/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济南第十一中学张丽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本节课对完善和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gbx06fqo73qhtz4wh2h1h1yk7phhy00sm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