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3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含解析 精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命题角度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家争鸣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Ⅰ·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墨子》中的古代科技成就。材料强调了《墨子》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其共同特点是均与日常生活劳作有密切关系,联系墨子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科技成果,未涉及思想内容,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 2.(2018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夏商时期的仁爱思想。题干设计的是一种历史情景,此情景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故A项说法体现了题干情景的主旨;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原始农业,并非捕猎,故B项说法错误;从题干情景来看,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故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的残暴统治,并非是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3.(2015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解析: 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周公制作的典章礼乐仅适合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即“礼崩乐坏”,因而周公在后世被视为圣人并不是因为周公作礼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公平定三监,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这仅对西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可能是后世统治者和学者视周公为圣人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原因在于周公作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未对地方实行有效的控制,因而这并非后世统治者和学者将周公视为圣人的原因,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宜宾一模)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答案: D 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讲述西周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改变统治方式,即重视“民”的作用,并且题干没有谈及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B项错误;“天命”观属于神权思想,但是题干没有谈及打破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只是西周统治者重视“德”,故C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西周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开始重视“德”,在实际行动中要“保民”,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故D项正确。

3.(2018山东日照期中)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主张努力维护周礼,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说明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不同的政治主张影响儒学分化成不同的派别,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思想,故D项错误。

4.(2018福建厦门质检)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 )

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B项错误;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故C项错误;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表明管仲的所为不全部符合儒家政治思想,故D项错误。

5.(2018山东、安徽大联考)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来。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 C 解析: 孔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无法统一信仰,材料也无法体现儒家统一信仰,故A项错误;儒家提出仁政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进而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知孔孟将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用礼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的是理学,故D项错误。

6.(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映出孔子( ) 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 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没有对统治者的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教育缺陷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D项正确。

7.(2018安徽蚌埠质检)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 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 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答案: A 解析: 孟子对大过君主由劝谏到推翻,卢梭也主张推翻违反民意的君主,故A项正确;题干中孟子和卢梭都对有过的君主不满,故B项错误;孟子维护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维护君主统治,故D项错误。 8.(2018辽宁沈阳一模)《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 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 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材料大意:想要把出身由低贱变得高贵、由愚笨变得聪明、由贫穷变得富裕,只有学习这个途径。材料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学习可以把出身由低贱变得高贵,即入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学习利于让自己的地位提高,变得高贵、聪明、富裕,与君主专制、治国、孔子的正名思想无关。故B、C、D三项错误。

9.(2018河北衡水金卷大联考)韩非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 ) 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体现王在法下

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突出依法治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君主要善于用法,而不是熟悉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是要求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不是强调王与法律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说明韩非选拔官吏的主张是依靠法律,而不是依靠人,这是对传统贵族政治的否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通过法律加强对官吏的管理,是君主维护统治的手段,不是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

10.(2018河北邢台月考)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规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的思想是仁、礼、德治、仁政等,故A项错误;法家强调法治、中央集权、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等,故B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与材料中的“不遵从自然”“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相吻合,故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俭等,故D项错误。

11.(2018河北衡水模拟)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 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答案: C 解析: “先王之道”是儒家所津津乐道的,不等于儒家主张复辟西周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教主要是就社会的政治构想而言的,不属于社会道德水平方面,故B项错误;题干认为“先王之道”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三代”说教是“迂阔而不懂世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倡导的“先王之道”和“三代”说教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局势,即其主张没有能够顺应当时的政治需要,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有学者指出……”“先王之道”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三代”说教是“迂阔而不懂世事”,其出发点是学者,而学者对这一时期儒家的主张持否定态度,故D项错误。

12.(2018河南濮阳一模)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 A.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 D.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弊端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先秦“百家争鸣”到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再到西汉初年道家黄老为主最后到汉武帝后独尊儒学,结合所学得出每个历史时期统治者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秦朝焚书坑儒,进行文化专制,并没有延续百家争鸣,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选取不同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是出于统治的需要,并不是态度变换不定,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3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含解析 精品

命题角度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gajs1pnq42b61z97l7x8uhsm07tfq0171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