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课学案】

自主学习】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背景

①时代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②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③教育学术:出现了________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旨:传播________,发展学术。 (3)代表: ①道家:老子和________。

②儒家:________、孟子和荀子。 ③墨家:________。 ④法家:________。

(4)特点:互相______、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5)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运动。

②是中国________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__________发展的基础。

3 1.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①背景:汉初,________破坏严重。 ②目的:恢复________和安定人心。 ③措施:采取________的政策。

④作用:汉朝经济实力逐步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①原因:社会潜伏危机,________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②目的:加强________,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特点:把诸子百家中到家、法家和________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家体系。 (2)内容

①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宣扬“____________”,提出“天人合一”和“_________”学说。

③提出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 (3)结果

①对扭转________的局势十分有利。 ②被________接受并付诸实施。 3.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①起用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从汉武帝时起,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打破了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④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________系统,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________的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标准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解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及其意义

【解析】诸子百家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动以及“学在民间”现象的产物。政治上,周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之间的争霸或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士大夫阶层崛起,这必然会引起思想的交锋,同时,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也不受束缚和制约。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物质条件。具有直接影响力的是“学在民间”和“士”的活跃与受重用,由于学在民间,出现了一批知识相对丰富的文士,由于“士”的活跃,思想的争鸣也就理所当然。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儒家思想本身也在百家争鸣局面中得以吸收和融合各家之长。显然,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基本思想

【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立足点就是“爱”,是基于爱的伦理道德。所以他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荀子以“君舟民水”的譬喻来告诫统治者,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要以德服人。很明显,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都在“仁”“礼”二字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于对民力的重视和德治上。只是孟子提出人的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了人的性恶论,但无论性善或性恶都是为了强调礼乐和促使人向善。 难点突破 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含义

总体来说,“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在科学文化

工作领域提出过“双百”方针,其中在学术问题上就提倡“百家争鸣”。 2.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破】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在对先

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低潮。至汉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的建立,太学建立,儒学获得了官方地位。 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众多,回答下列1~3题 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官府掌控着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b.“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c.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土崩瓦解 d.私人讲学和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下列人物组合中完全与法家学派相关的一组是 ①荀子②韩非子③老子④商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视角很重要。其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具借鉴价值的是

a.思想解放的视角 b.学术文化的视角 c.思想道德的视角 d.主流文化形成的视角

4.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庄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5.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和君主驾驭大臣的诸多权术,这代表了哪一种历史发展趋势

a.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 b.以德治国,实行“仁政” 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国家

6.在儒家思想形成阶段这一思想沿革的链条上,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 a.孔丘 b.朱熹 c.荀况 d.孟轲

7.“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此观点应属于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8.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在于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9.关于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阴阳家最受欢迎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10~12题 图一 图二

10.图一所示人物为

a.在晚年精心撰写并发表了《论语》一书 b.创立了法家学派

c.正式提出了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d.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11.图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图一所示人物和图二中的主角

a.在春秋初期创立了儒家学派 b.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c.有“万世师表”和“亚圣”的尊称 d.他的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孔子说,性相近也。孟子说,人无有不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念是“道” 者伪也。

二、非选择题 15.联系必修1和必修2,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春秋战国时 13.阅读下列材料 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

标准要求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尽心》 重点解析

1.汉代儒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

【解析】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春秋繁露》包括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

下列基本思想:(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所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之通谊也”,而要实行政治上的统一就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所谓“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2)针对加强君权需慕信。 ──《五蠹》

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他认为天是万

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统治,所谓“天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但他

同时又在“天人感应”的旗号下认为圣人、天子要“法天而立道,亦博爱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

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若天子无道,上天必降灾

──《公输》

害于他,“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3)针对为人处世标

请回答: 准,提出“三纲五常”,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篇一: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课学案】自主学习】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1)背景①时代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②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③教育学术:出现了________讲学,平民百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g5gi46y2z9nplx1m54t1j03v4iv5u00at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