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二
汉代文学
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汉代的论说文主要分 哲理 和 政论 两大类。
2.汉代诗坛最重要的诗歌是汉代 乐府 民歌和《 古诗十九首 》。
3.贾谊的政论文,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文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是《 过秦论 》和《 积贮疏 》。
4.汉赋从其思想内容和其艺术形式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 汉大赋予 ,另一类是 汉小赋(抒情赋) 。
5.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枚乘 的《 七发 》,此后主客问答成了大赋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6、《 上林赋 》和《 子虚赋 》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
7.班固的《 两都赋 》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而张衡的《 二京赋 》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8.汉代两位最伟大的历史散文作家分别是西汉的 司马迁 和东汉的 班固 。 9.张衡的《 归田赋 》是魏晋时期流行的“ 抒情小赋 ”的先驱。
10.班固的《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是继《 史记 》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11.“乐府”原是 古代官司府音乐机关 的名称,始创于 秦 代,在汉武帝时期发展成一个庞大官署。
12.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 》,汉乐府民歌多收入其中的“相和歌辞”、“ 鼓吹歌辞 ”和“杂歌谣辞”三类中。
13.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 班固 的《咏史》,秦嘉的《 赠妇诗 》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 长篇叙事诗 ,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 玉台新咏 》。
15.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萧统的《 昭明文选 》。
二、默写与填句(每句1分,共10分)
1.默写《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8分)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填句:“新人虽言好, 未若故人姝 ”(2分)
三、简答题(三题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两汉辞赋的发展流程。
答:从时间顺序上来说,整个汉赋的发展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在西汉初期,是以骚体赋为主流,是屈 原、宋玉流风的直接延续和发展。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后期,是散体大赋占据压倒优势。东汉顺帝以后,随 着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落,而那种体制短小的抒情赋又发展起来。 2.《史记》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3)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3.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简析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第一、生动的故事性。《孔雀东南飞》的整个事故基本上是由对话组成的,逢场朱总故事的生动性和 精彩场面的描写。第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孔》中,对刘兰芝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她完美无缺,大大 引起了读者对她的热爱和同情。第三、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孔》文采用的是五言体,而汉代乐府的五言体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第四、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抒情。
四、分析论述题(三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答题要点: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意切,读之使人倍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全诗感情真挚而细腻。陈绎在《诗谱》中评价本诗说:“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先写“与君生别离”,表达了天各一方的不幸;接着写“道路阻且长”,表达了难以相见的无奈;再写自己因相思而衣带渐宽,担心丈夫为浮云迷惑而不知返家;最后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劝自己,结束了她离乱的相思。思念之情,反复叹咏,显得曲折而细致入微。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委婉含蓄的抒情。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尚且留恋故乡作为比喻和反衬,暗示游子应早日还乡;“浮云蔽白日”则在比喻手法中隐含对游子(实也对自己命运)的担心,但表露得更为含蓄。二是迂回诉说,耐人寻味。比如本来要说自己因思念远方亲人而腰身瘦了,却偏说衣带一天天宽松了,本要说青春无多,却偏说成“岁月忽已晚”; 本来要诉说自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偏在结尾表示一切撇开,只希望对方多多保重……这种含蓄 深沉的写法,和主人公善良的柔情互为表里,正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温柔敦厚诗风的生动体现。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就是引用以前诗文的内容或词句,来说明眼前的内容。本诗开头的“与君生别离”是化用《楚辞?九歌》中“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句意;“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借用《诗经 ?萧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内容;而“道路阻且长”则是直接袭用了《萧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 词句;“胡马”、“越鸟”二句是引用《韩诗外传》中的‘代马依北风,越鸟翔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的典故; 而诗句“‘思君令人老’其中的‘思君’一词, 《小雅》是‘维忧用老’”的变体;“岁月忽已晚”则是暗用《采薇》中“岁亦莫止”的内涵……当然用典不是机械地拼凑堆砌典故,只有同作品特定的内容环境融为一体, 才是恰到好处的用典。本诗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因而不仅使诗句言简意丰,同时也是形成诗中含蓄委婉手法的原因之一。此外,这首诗虽然用了不少典故,但并不影响其语言浅近自然,风格平易淡远的艺术特色,而这正是《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的共同之处。 2.试析《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答题要点:
(1)开创了“纪传体”体例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