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英语“做中学”的实验与研究中期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英语“做中学”的实验与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从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学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课程改革应实现由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由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多层次的训练转变。

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是通过解释、表达、询问与说明等形式来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做事学习“learning by doing”,即在实践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一般涉及项目设计、小组学习、协作实践和目标建构。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将会彻底改变传统语法分析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二、课题的支撑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课改的核心是任务型教学,而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就是“做中学”。上世纪末,国际上一些科学家根据自身的科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界一起共同倡导了一项名为“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的科学改革计划。杜威(John Dewey)认为学习是人与环境不断的互动,透过经验的累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成就不同的发展。知识是有实用性的,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能主动的由操做中学习,以期将来与社会结合。语言教育也是如此,语言应强调沟通的实用性,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不管是外在实际的操作,或是内在的认知和潜意识的改变,学生都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他不是被动的被塞进许多与他生活不相干的语汇,也就是说,学生不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他的语言学习是因为他有沟通的需要,有表达的意愿,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即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学)因此教师要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Examples of tasks include painting a fence, dressing a child, filling out a form, buying a pair of shoes, making an airline reservation, borrowing a library book, taking a driving test, typing a letter, weighing a patient, sorting letters, taking a hotel reservation, writing a cheque, finding a street destination and helping someone across a road. In other words, by “task” is meant the hundred and one things people do in everyday life, at work, at play, and in between. (M. Long, 1985)

“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方式,在美国和法国已分别经历了14年和5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2001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倡导和推动了这项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开展,取名为“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教育。 经过5年的试点,“做中学”科学教育已经在我国18个城市200多所学校开展试点。渐渐地,老师们体会到“做中学”的理念内涵:寻找答案的过程与答案本身同样重要。

1

但是“做中学”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在国内外还比较匮乏。本课题正是想在这方面作一个尝试。

三、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1、探索课外“做中学”的活动模式;

2、结合新课改,探索“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四、课题组成员构成与分工

姓名 性别 教龄 职称 学历 承担研究任务 女 22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本科 顾问:理论指导与把关 项目负责人:全面规划 男 12 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本科 与参与 “做中学”课外活动模 女 18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本科 式探索 “做中学”课堂教学模 女 9 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本科 式探索 男 3 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本科 指导学生管理英语网站 指导学生创建、管理“英 男 1 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本科 语角” 男 1 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本科 创建多元评价体系 五、课题实施计划和安排

整个课题实验研究分五个阶段,五年内完成。

1、实验准备阶段(2003年): 收集课题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做出整体规划,同时积极向学校、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申报课题,争取立项。

2、实验实施阶段(2004-2005年): 主要就“做中学”的课外活动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作初步的尝试。

3、中期总结阶段(2006年): 分析总结前一阶段的实验情况。计划下阶段实验的重点。 4、补充完善阶段(2006-2007年):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完善、补充和提炼,再验证实验的结论,尽量使之客观、有效、完善。

5、结题阶段(2007年):总结实验,形成课题报告,并向市里申请结题。

六、目前进展情况与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到目前为止还算进展顺利。2003年10月本课题在市里立项。在第二阶段中主要就“做中学”的课外活动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尝试。

1、课外活动模式的探索

(1) 创办并管理一个英文网站

鉴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学习英语需要一个英语环境,但是我们不可能经常和英语是母语的人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因特网可以说从空间上拉近了世界

2

备注 市教研员 科组长 备课组长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给世界上的人们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交流的机会,利用网络学习英语可弥补一般方法的不足,这必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但并没有很多的学生能主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此,我带领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全英语的网站,放在我校的校园网上。网站的内容有:新闻报道、休闲娱乐、教育、校园、网上投稿、英语BBS、英语聊天室等。网站基本发表学生自己的文章。并由学生负责管理与更新。由于是自己创办的网站,学生特别关心。为了办得更好,他们经常去浏览其它的英语网站。在网站上发表了文章的学生更是兴奋。学生利用得较多的是BBS。学生在那里发表各种观点。甚至有些外国人也进来与学生交流。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问题”。

(2)办一份英文报纸《 Guanzhong Post 》

报纸每月出版一期。版面分为新闻、娱乐、校园、语言学习等。由学生主编,下设专版编辑和记者。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报纸还设了一个专栏“Foreigners in Dongguan”。通过采访生活在我市的外国人,了解他们在我市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喜好、烦恼;了解他们的工余时间安排,他们的消费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采访对象一般由老师出面联系。刚开始时,学生还有些胆怯、紧张,很快他们便找到了自信,无论听还是提问都很流畅。之后,他们便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写下了采访录。学生在完成一个采访任务的过程中,很好地练习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且他们也从中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学英语的劲头更大了。

(3) 举办全校性大型英语活动

如2005年结合学校科技节,举办了学生英语DV作品大赛暨颁奖典礼。学生以班为单位制作英语DV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既要相互合作,还要不断地应用英语进行解说、配音、制作英语字幕等。还有的还要采访一些外籍人士。学生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在英语环境中学。颁奖典礼则模仿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全体学生观看学生的DV作品,获奖作品的制作者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英语带来的乐趣和成就。

2006年举办英语风采大赛。由英语技能赛和英语风采大赛两部分组成。英语技能赛分推荐项目和自报项目。自报项目仿照吉尼斯世记录的申报模式来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个人特殊技能,提出英语技能认定。一旦确认,将颁发该项记录的证书,如果适合本次艺术节风采大赛的展示要求,还会安排在大赛上向全校同学展示;推荐项目有:

①英语猜词比赛。选手两人一组,一方根据提示的材料,如英语单词,向另一方用英语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能使用原词,可以使用简单的动作来辅助。在规定时间(120秒)另一方猜出越多的单词获得的分数就越高,得分最多的即为获胜者;

②英语模仿秀。选手(可以组队)自选一个英语电影剧情或英语电视剧情片段,,用自己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语言演绎。要求尽可能惟妙惟肖。由评委最终决定获胜者;

③英语单词记忆比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10分钟)背诵指定单词,之后进行检查,正确回答出最多单词数量的选手即为获胜者;

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比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以卷面回答的形式考查。得分最高者获胜;

⑤英语作文比赛。参加“白蘭氏杯”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风采大赛分年级预赛和全校总决赛。环节包括:自我介绍、 英语演讲、英语风采表演。 此外,还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教材的情况,安排了一些其它的课外任务,学生都很乐意去完成。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前阶段的实验,我们认为做中学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任务教学法上,结合教育信息化,做好英语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这是下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

3

3、成果:

(1)蔡东科老师关于本课题的论文《给学生一份长期作业》获2004年东莞市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中学校园网中英语教学站点的建构与完善》已送评2006年东莞市教学论文评选。 (2)廖焕红老师的课例《Wildlife Protection》在我省2005年中小学英语新课程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录像)评选中, 荣获二等奖;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中新课程英语课例一等奖。 (3)学生英语DV作品<< On the same land>>、<< Civilization in the green world>>、<< Cruel ring by tool>>获2006年“青春东莞·魅力宽带”东莞市青少年网络文化节青春印象dv作品少年组二、三等奖。

(4)高一学生农睿在2006年“白兰氏”杯广东省中学生英语作文比赛中荣获优胜奖。英语科组获优秀组织奖。

(5)高一学生罗雅楠获2005年第四届“21世纪深圳日报杯”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高中组)二等奖;梁敏瑞、李俊杰获该比赛的征文选拔赛(高中组)二等奖。 (6)英语网站多次获学校网站评比一等奖,2006年送报省里评奖。

(7)英语报《 Guanzhong Post 》主编刘宇同学2003年获cctv全国希望英语风采大赛省二等奖,在2004年高考中,负责该报和英语网站的学生中有7人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七、总结分析

经过前一阶段的实验,我们发现参与的学生在以下方面有较大提高: 1、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增; 2、口语表达较为流利; 3、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4、自信心增强;

5、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八、下阶段的设想与安排:

1、实验与研究的重点:第四阶段(2006-2007年)的重点将放在“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继续探索和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另外对前阶段的课外活动模式的一些理论和经验进行验证和完善。如尝试引导学生创建英语角来辅助英语学习。

2、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话题教学模式的思路: (1) 教学原则

① 生活即教材,学生为学习中心的语言教学: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让学生所学的能与他的家庭社会相结合。现代的教学内容,即使教学者认为很生活化,但是如果与学生经验脱节或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即使有实用的目的,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该要体认到生活即教材的观念,让教学以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为起 始点,让英文不单只是为将来准备的沟通工具,而是现在就能使用的语言。

② 教师要创造更多情境,提供更多输入:教师不应该再扮演主导教学甚至知识传输的角色,教师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来源和模仿对象,学生透过与教师和同侪间频繁的互动增进学习,因此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用英语沟通的机会,让英语融入

4

学生的生活,就是一个新方向。情境的创造以真实自然为原则,能激起沟通意愿为佳。在输入方面除了多使用英文外,情境的布置也是一大助力,让学生眼所看、耳所听,手所摸皆有英文的输入。

③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质量,多采用形成性评价。任务教学法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着重其在学习或完成任务的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Task-based or project-based English teaching。所谓task 或 project是先拟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把这个任务分成几个工作项目,逐项完成后,就达到学习目标了。如办一个生日party是一个任务,为了完成目标,学生必须完成一些工作项目,如能制作邀请卡、布置用的英文海报、装饰,打电话邀请朋友来参加party,最后写谢函,完成这几项工作后,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英文在整个活动中变成名符其实的工具了。做中学的教学让老师跳脱传统教科书的束缚,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程度兴趣设计适合他们学习的活动,在有意义的情境下,从事英文沟通的活动,我想如此语言教学的实用目的才能真正的完成吧!

(2)具体安排

①重组教材:把话题内容相关的教材重组。

②教学步骤:按词汇学习-场景体会-教材学习-话题拓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③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每个话题由一组学生负责备课、找材料等。即按照项目

设计、小组学习、协作实践和目标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主要是起组织、指导的作用。

3、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外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力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其主要手段是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个“学力数据库”,这是用微机管理学生档案的一种方式(没有微机的学校可以采取其它相应的管理方式,如档案袋、文件夹等)。它可以全面地、动态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提高、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尊重个体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提倡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成绩记录方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报告、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建立与利用、问卷调查、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评价、各种小测验和阶段测试等。

5

英语“做中学”的实验与研究中期报告

英语“做中学”的实验与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当前,从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学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课程改革应实现由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由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多层次的训练转变。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t3e7itcn3blzb1bt2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