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发展问题
一、公共关系学引进及其初步发展
中国公共关系学最初由港台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引进,中国大陆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引进。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港合资的深圳色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成立,标志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性质的公司成立。此后,各种公关组织相继成立,包括1982年深圳竹园宾馆公共关系部成立,1983年中外合资的北京长城饭店公共关系部成立,1984年广州中国大酒店公关部成立,1984年1月白云山制药公司成立公关部,这是中国首家国有企业成立的公关部门。
在这一阶段的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是,照搬照抄,缺乏自主创新。但是中国按照这种照搬照抄的模式初步完成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初步导入,为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公共关系的本土化,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公关发展很不均衡,主要是公关实务的发展,缺乏公关的理论的研究。同时,公共关系也只是在餐营业等少数部门开设,并未形成专业化发展。公共关系此时在中国处于萌芽阶段。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全面引进和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公共关系学开始全面引进,进一步发展。各种专业性的公关公司、公关协会纷纷成立。公共关系教育和理论研究也逐步开展。在理论建设方面,各种公关理论研究着作相继发表。
1985年世界着名公关公司伟达和博雅公关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1985年,博雅公司在新华社的邀请下进入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关公司之一。1984年10月,伟达公司预见到中国大市场的发展前景,在北京开办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公关公司。1986年7月博雅公司和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联合创办了中国环球公关公司。1986年12月上海市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关协会。1985年1月深圳总工会开办全国第一个公关培训班。1985年9月深圳大学率先开设公关专业(专科),此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开设公关课程。在理论建设上,1986年11月,中国社科院编着的《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概论》正式出版。同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等人的公共关系专着问世。从1988年起,全国公共关系组织联席会议相继在杭州、西安、广州等地召开。1988年1月,中国公共关系第一家专业性报纸——《公共关系报》在杭州创刊。1989年1月,中国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共关系杂志——《公共关系》在西安创刊。上述活动,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次推向了高潮。 从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进人了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公共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1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薄一波等同志在贺词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公共关系取得的成就。1994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国际化。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开办部属院校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随后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生。至今,所有的本科院校全部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约有20多所学校开办了公共关系大专专业。全国公开出版的公共关系专着、教材、译着、工具书已超过1 000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等。而这一时期,学术研究活动活跃,中国公共关系的一些学术流派开始产生,如形象学派、协调学派、传播学派、管理学派等,从而加深了对公共关系的研究。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全国有一大批公共关系专家、学者分别主持、策划、操作企业公共关系、企业CIS、政府公共关系、城市CIS和城市形象建设。 三、中国公关现状及其发展的问题。
1、各类公关组织越来越多,并且十分活跃据相关数据资料,自1985年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以来,全国各省市已经有153家各级公共关系组织相继成立开展活动。自1984年美国伟达公司进入中国以来,经五个城市统计,专业经济公共关系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营业额超过45亿,年增长率超过30%。整个服务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总体看来,我国公共关系正处于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阶段。正在奔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着。公共关系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关公司上网已有好的开端据相关网站数据资料。我国以公共关系冠名的网站为66个。公关公司网站更多,达到113个。公关公司上网,说明我国多数公关公司在是意识上和技术上,都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同时,也可说明,公关公司接受社会大众监督,操作阳光化这有利于市场正当竞争,防止幕后操作。
3、“公众”与“公关”成为行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在一些反映公关行业状况的关键词相关页中,排名前10位的是(1)“公众”(2)“企业形象”(3)“公关”(4)“公共关系”(5)“公关文秘”(6)公司形象(7)“形象大使”(8)形象代表(9)公众形象(10)政府形象。 “公众”一词在与公关有关的词汇中排名第一,网页高达250多万张,这说明,在我国,公众的意识正在社会树立起来。“公关”排名第三,充分显示公共关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已经习惯以“公关“这一简称来称呼公共关系,人们对公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了。4、“形象”受到高度的重视在10强排行榜中,有6个关键词与形象有关。它们分别是排在第二的“企业形象”和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公司形象”、“形象大使”、“形象代表”、“公众形象”和“政府形象”。除了这些,公关理论和实践活动中还大量使用“形象塑造”、“形象推
广”、“形象建设”、“形象战略”、“形象管理”、“公关形象”、“形象竞争”等词汇。这说明,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种组织越来越重视自身形象,让自己在社会公众中塑造美好形象,获得公众美誉,这也正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公关在社会运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政府公关崛起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好评,是必须要进行公关的,而政府,由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影响,如加上法制建设也不是非常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是比较淡薄的,传统的思想中,就有官大民小的说法。向来只有民怕官,人们认为如果要求政府做什么事,都是要看官员脸色,要想进办法讨好他们,甚至是送礼。而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府机构的改革等各种措施,官民关系开始发生改变,官员正从“主子”转变为“仆人”,要开始看群众的“脸色”。各地大小官员开始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他们也意识到“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把老百姓“伺候”好了,自己才能“保住饭碗”。为了改变以往的官僚作风,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个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好形象,开始注重公关,“政府形象”“政务公开”等词汇越来越使用频繁,甚至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
而在问题方面,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近几年有所减弱,公关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从总体看,我国各省的发展仍然带有低水平,初级化的显着特点:公共关系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仍在发生着扭曲,公关的本土化即中国化不足;公关行为的异化明显;公关咨询专业公司减少,业务萎缩;公关专业组织如公关协会等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关系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许多人对公共关系持有一种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种“美女公关”,是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而且许多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也秉承这些原则,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公共关系几乎无所不包,它既可用于政治,亦可用于经济,还可用于个人交往,总之它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系“过泛化…的论调。他们不知道实践性科学的自身特点,而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实际上是既互相交融又互相支持的,结果使得人们形成一个错觉——公共关系完全可以用其他技巧来取代,此时公共关系部成了不折不扣的杂务部、不管部,其权力完全被空心化。 四、中国公关未来的发展道路
1,加强社会意识的宣传,使人们对公共关系学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同时,公关人员更要以身作则,不可以一味沉浸在酒席饭桌上,而应走进群众,协调好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使公关发挥真正的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让社会大众了解公关的本质,减少对其误解。
2,企业在招聘公关人员时,不可以以外貌作定论,要综合全面考察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男女比例。
3,公关人员在平时工作时,不能被动的只负责接待,外交,而要主动出击,多做策划,多为组织谋福利,让组织获得社会好评,树立美好形象。
4,公关公司在做策划时,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利益,而进行虚假宣传,恶意炒作。即使是组织要求,也要力争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如实的想社会大众反映真实情况。
5,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要适应现在市场的需要,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多提倡学生多从实际出发,走上社会,体验更鲜活更现实的公共关系,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此外行业或协会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给他们系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公关教育正规化。
6,注重平时联络。组织在日常营运活动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持好自己的形象,也要注意与公众的沟通,一旦出现问题,马上解决。组织要把公共关系作为自己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议程,而不是一件特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