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现代社会不是人类文明史的断裂,“后形而上学”也不可能是人类思想史的断裂。辩证法要求我们在“现代性的困境”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并“达到微妙的平衡”。这是当代人类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 注释:
①所谓“后形而上学”,通常是指反对以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为目标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当代哲学思潮。
②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页。 ③黑格尔:《小逻辑》,第43页。 ④黑格尔:《小逻辑》,第38页。 ⑤黑格尔:《小逻辑》,第38页。 ⑥黑格尔:《小逻辑》,第5页。
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7-18页。
⑧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⑨黑格尔:《小逻辑》,第34页。
⑩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77页。
(12)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8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45页。 (20)参见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1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3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112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9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41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3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5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页。
(30)参见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根德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32-33页。
(31)参见I·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06-107、109、115页。
(32)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范岱年等译,北京:
求实出版社,1982年,第21页。
(33)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第18页。 (34)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第6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4页。 (36)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
(37)参见列宁:《哲学笔记》,林利等译校,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第200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
(39)《孙正聿哲学文集》第9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88-689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