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010年3月讨论稿) 全院专升本各专业适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基础

理论课,它不仅为专业计划中多门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也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设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使自学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为以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与重点

专升本数学教学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学形式,因学生是专科毕业生,已初步

获得一元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因此,根据成人高等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基础理论教材“必需、够用”的原则,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加深掌握一元函数微分和积分两大基本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为:微分方程、二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无穷级数。(说明:曲线积分和无穷级数经管类不作要求)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性

(一)课程内容

1.初等函数与非初等函数; 2.函数的特性;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运算法则; 6.两个重要极限;

7.无穷小量及其性质和无穷大量; 8.无穷小量的比较;

9.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和连续函数的运算; 10.函数的间断点;

1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理解函数记号的运用。

2.了解函数与其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画常用的简单的函数图像。 3.掌握求比较简单函数的反函数;掌握复合函数的分解;了解初等函数的构成;了解分段函数的表示。

1

4.理解函数的有界性和周期性,掌握判别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用一阶导数

的符号)。

5.理解数列极限的直观定义。

6.理解X→∞时和X→Xo时函数极限的直观定义。

7.理解函数的单侧极限,了解函数极限与单侧极限之间的关系。 8.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9.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运用。

10.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掌握运用无穷小的性质,掌握判断两个无穷小的阶

的高低或是否等价。

11.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含义,掌握求出函数的两类间断点。 12.掌握判别分段函数在区间分界点处的连续性。

13.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小)值定理和函数取零值定理。

第二、三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课程内容:

1.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可导函数的连续性;

3.可导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4.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5.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6.高阶导数;

7.隐函数求导法;

8.微分概念及微分的求法;

9.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 10.介绍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11.洛必达法则;

12.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13.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14.函数的最值及其应用; 15.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 16.曲线的渐近线。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函数在一点可导与左、右导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判断分段函数在分界点

处是否可导。

2.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是函数在该点可导的必要条件。 3.掌握求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4熟练掌握导数公式和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 5.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一层复合步骤为主)。 6.掌握求函数的二阶导数。 7.掌握求隐函数的一阶导数。 8.掌握求函数的微分。

9.掌握求参数式函数的一、二阶导数。

0? 10.熟练掌握运用洛必达法则求和型极限,掌握求0??和???型极限。

0?

2

11.掌握用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增、减区间。 12.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的极值。

13.了解函数最值得定义及其与极值的区别,掌握求简单应用问题的最值。 14.掌握确定曲线的凹凸区间,掌握求曲线的拐点。

第四、五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课程内容: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2.基本积分公式和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 3.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4.不定积分的第二换元积分法; 5.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6.定积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7.定积分的性质;

8.变上限积分及其导数公式; 9.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10.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11.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12.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二)考核要求:

1.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定义,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微分运算与不定积分运算互为逆运算。

2.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积分公式和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求比较简单函数的积分。 3.掌握第一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4.掌握第二换元积分法(重点是根式代换)。

5.掌握分部积分法求被积函数属于指数函数(或三角函数)与幂函数的乘积;对数函数(或反三角函数)与幂函数的乘积的积分。

6.理解定积分定义,及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区别,了解定积分的值取决于被积

函数和积分区间,而与积分变量采用的记号无关。

7. 掌握应用定积分的性质及在对称区间上奇(偶)函数积分的结论。 8.掌握变上限积分的求导公式。

9.掌握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 10.掌握计算分段函数(限于分两段)的定积分。 11.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12.掌握判断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的敛散性。 13.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中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14.掌握求简单平面图形绕X轴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

第六章 微分方程

(一)课程内容:

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变量可分离的一阶微分方程; 3.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4.齐次型的一阶微分方程;

3

5.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6.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7.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8. 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及线性微分方程的含义。 2.掌握求解变量可分离的一阶微分方程。

3.掌握用通解公式求解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4.掌握用降阶法求解形如y???f(x)和y???f(x,y?)的二阶方程。 5.了解二阶线性齐次及非齐次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定理。 6.掌握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法。

7.掌握非齐次方程右端函数属f(x)?Pn(x)e?x型时,该方程特解待定形式的设

置。

第七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课程内容: 1.向量及其运算; 2.空间的平面与直线; 3.常见的空间曲面与曲线。

(说明:这部分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授课内容)。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课程内容:

1.二元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形; 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3.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定义; 4.偏导数的求法; 5.高阶偏导数; 6.全微分;

7.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8.隐函数微分法;

9.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二)考核要求:

1.理解二元函数函数值的记号及函数符号的运用。

2.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定义,了解其与一元函数极限的异同点。 3.了解二元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含义。 4.理解二元函数偏导数定义。

5.了解二元函数连续与可偏导没有必然联系。 6.掌握求偏导数及较简单函数的二阶偏导数。

7.理解二元函数的全微分定义,掌握求二元函数的全增量和全微分。 8.掌握求全导数。

4

9.掌握由方程F(x,y)?0所确定的隐函数y?y(x)的求导公式。 10.掌握由方程F(x,y,z)?0所确定的隐函数z?z(x,y)的求偏导公式。 11.掌握求二元函数的极值。 12.掌握求简单应用问题的最值。

第九章 重积分和曲线积分

(说明:曲线积分部分经管类不作要求)

(一) 课程内容:

1. 二重积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 重积分的性质;

3. 直角坐标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4. 极坐标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5. 二重积分的应用;

6. 第一型曲线积分(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7. 对弧长曲线积分的计算;

8. 第二型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9. 对坐标曲线积分的计算; 10. 格林公式;

11. 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二) 考核要求:

1. 理解二重积分实质与定积分相同,也是一类和式的极限。 2. 了解二重积分的性质。

3. 掌握直角坐标下二重积分的计算,选择合理的积分顺序。 4. 掌握极坐标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5. 了解曲线积分有着与定积分相类似的性质,但应注意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与积分路径L的方向无关,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路径有方向性。 6. 了解对弧长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7. 掌握对坐标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8. 掌握格林公式的运用。

9. 掌握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及其应用。

第十章 无穷级数 (说明:经管类不作要求) (一) 课程内容: 1. 2. 3. 4. 5. 6. 7.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正项级数的审敛法; 任意项级数的审敛法; 函数项级数的收敛概念; 幂级数的收敛范围; 幂级数的性质;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方法;

5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2010年3月讨论稿)全院专升本各专业适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它不仅为专业计划中多门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也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设置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高等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ix867h7s77t6k14pg60zn011oo6h01ak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