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的概念、渊源及作用
1.武德的概念
武德就是武术中的道德规范,是习武和练武的人的专业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包括武术道德高尚、武术宗旨正确、武术纪律严明、武术作风良好、武术礼仪谦让、武术意志坚定、武术学习勤奋、武术技艺精湛、武术仪表端庄、武术境界美好十个方面。武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约。武德教育能使学生了解武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内涵,明确练习武术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2.武德的渊源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中提到“武德有七”的论述。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武德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增加或者改变。在过去的时候,武德大多宣扬的是“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那个时候武术的各流派分别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等。直至发展到今天,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概括,部分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部分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还有的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各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直到1987 年在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上将武德
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武以德立,德为艺先”,武德才有了比较固定和统一的概念和范围。笔者认为,武德是所有的习武者必须应当具备的一种美德,它甚至还可以延伸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武德学习指导习武者的行为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通过武德知识的学习,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阔心胸,以礼待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3.武德的作用
武术本身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沃土中,融合了传统哲学、伦理学、美学、中医学等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传统文化兼具的武术道德。在这种特质下,武术就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各种表现形式也随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人们练习武术的过程就是解读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练武时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内容会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习武者的性格、品质中,进而体现在生活实践中,这就是武德的教育过程。通过练习武术,不仅能获得武术丰富多彩的技术内容,而且能了解和吸收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