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冬动物学复习题
1、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验了解重要的概念:尼氏体、软骨囊、软骨
陷窝、哈佛氏系统、闰盘等。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表和体内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及内脏器官的表面。构成: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密集排列形成的膜状结构。功能:保护、吸收营养、排泄代谢废物、分泌、感受物理和化学信号。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部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结缔组织:广布于身体各处,把全身的各种组织联系起来,由分散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的形式多样,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的组织。 肌肉组织:在脊椎动物体内最丰富,由成熟的具有收缩能力的长纤维状的肌细胞(肌纤维)构成的主要机能是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机体进行各种运动的组织。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不能传导冲动。
尼氏体:神经细胞胞质内一种嗜碱性染料的小体,实际是成堆的粗糙型内质网。存在于树突,不存在于轴突和轴丘(轴突起源的地方)。
软骨囊:软骨细胞分布的软骨陷窝(胞窝)周围的基质较深,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称为软骨囊。
软骨陷窝:软骨细胞散布在软骨基质的小窝中,此小窝称为软骨陷窝,亦称胞窝。(位于软骨基质内的小腔)
哈佛氏系统:即骨单位,骨板的一种排列方式(共三种排列方式,还有外环骨板、内环骨板),是密质骨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骨板之间,包括骨细胞、骨小板、哈氏管,数量多,呈筒状,中间是哈氏管(纵行于长骨骨干的多数血管为其中心的管伏构造,作为血管通路的直径为20—100 微米的中央管),外围是哈氏骨板,此结构为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 闰盘:心肌细胞之间的界限,在心肌纤维制片中,可见的染色较深而宽的线条,由两个心肌细胞伸出的短突相互凹凸镶嵌,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
(注意看其他在实验书上说明的组织结构)
2、 比较3类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骨骼肌细胞(肌纤维):细而长,呈长圆柱状,细胞中含许多扁椭圆形的细胞核,为合胞体(多核共质体),多个核位于肌膜下,细胞质内有大量排列整齐的肌原纤维,有明显的横纹,主要附在骨骼肌上,受躯体神经支配(随意肌)。
心肌细胞(心肌纤维):为心脏所特有,短柱状或有分支,各纤维以分支相连成网,单核或双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心,有横纹,但不甚明显,有由两个心肌细胞伸出的短突相互凹凸镶嵌而成的闰盘,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有自主节律性(不随意肌)。
平滑肌细胞:广布于内脏器官,呈棱形或具多个突起,单核或双核,一般位于细胞中心最宽部,椭圆形,细胞质中许多纵列的肌原纤维排列无规律而无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有自主节律性(不随意肌)。
3、 ★结缔组织分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免疫、愈合伤口、防止血液凝结;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
致密结缔组织:支持、连接、缓冲和保护
脂肪组织:起支持、保护的作用,以及维持体温和贮藏能量、参与能量代谢等作用 软骨组织:支持作用
骨组织:支持、运动、保护 血液:连接、循环、免疫
4、 理解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了解下列名词的意思:卵裂、囊胚、原肠胚、胚
层、端细胞法、肠体腔囊法、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原生动物:身体由1个细胞构成,独立完成各项生命功能,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 后生动物:是多细胞动物,机体的细胞之间出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分化在自然条件下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各营生理功能的能力,细胞间有机地互相联系而共同完成生命机能。
卵裂:受精卵进行的多次迅速增加细胞个数而不增加体积的分裂。
囊胚:经卵裂形成一定数量的分裂球后,形成的被一层细胞包围(囊胚层),中央为空腔(囊胚腔)(也可能无腔,称为实囊胚)的胚胎。
原肠胚:囊胚形成之后,胚胎进一步分化发育形成的一种双层细胞的胚胎。
胚层:也叫胚叶,人或高等动物的胚胎由于细胞的迅速分裂,胚胎体内的细胞不断增加而形成的3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端细胞法:在胚孔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成为中胚层细胞,并会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新的腔:裂体腔。原口动物都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肠体腔囊法:原肠壁背部两侧向外突出一对囊,随着囊的长大逐步扩展成为中胚层,并与原肠分离,中胚层包围的腔即为体腔:肠体腔。体腔继续扩大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层,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合成脏壁层。如腕足动物。
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腔体,其口来自胚孔(即原肠腔的开口)或胚孔附近的部分,肛门从胚胎的另一端产生的三胚层动物,如腔肠动物。
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与原口动物相反,胚孔或胚孔附近发育成肛门或原口端封闭,口从原肠胚另一端由外胚层内陷产生的一类三胚层动物,如人。
5、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有世代交替现象,其有性世代在某些雌按蚊体内,无性世代在人体内。
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其唾液中的疟原虫的长梭形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 孢子随着血液先到肝脏,侵入肝细胞内,摄取肝细胞质为营养,逐渐增大,此时期成为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形成裂殖体,裂殖体也以肝细胞质为营养,而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称为裂殖子。以上疟原虫在干细胞里的发育时期称为红血细胞前期,在病理上称为潜伏期,此期间一般抗疟药对疟原虫没有什么作用,一般为8-9天。
裂殖子成熟后胀破肝细胞,散发到体液和血液中,一部分裂殖子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裂殖子侵入到红血细胞中,进入红血细胞期。裂殖子摄取红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为养料,
体积渐渐长大形成滋养体,也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这个周期,即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长大形成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然后胀破红血细胞,所需要的时间正好是48小时。这个时间也是间日疟发作所需间隔的时间。这些裂殖子在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后,或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有一些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后,不再发育成为裂殖体,而是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再被按蚊吸去,在按蚊的胃腔中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大、小配子,小配子在按蚊的胃腔里游动和大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逐渐变大,能蠕动称为动合子,动合子穿入按蚊胃壁,定居在胃壁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体形变圆,外层分泌囊壁,发育成孢囊,孢囊里的核和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大量子孢子,成熟后,孢囊破裂子孢子出来到体腔中,可穿过各种组织但最多是到唾液腺,并随按蚊叮人进入人体。
疟原虫生活
6、 刺胞动物(腔肠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辐射对称的体制?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
类。
主要特征:两胚层(第一次出现内外胚层的分化,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物形成中胶层);具消化循环腔(原始而兼具消化和循环功能,原口兼有口和肛门的双重作用);辐射对称体制的动物;出现原始的组织分化(兼具上皮和肌肉功能的皮肌细胞);具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动物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具用以攻击和防卫的刺细胞;生活史中常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现象,即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世代(有的只具有水螅型而无水母型)。(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辐射对称的体制:身体各部分结构呈放射状排列。分完全的辐射对称和二辐射对称两种。 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水螅:生活于清洁的池塘小溪中,附着于各种水生植物叶上,伸长时不过30mm。只有水螅型,常行出芽生殖,芽体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环境条件不适时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的受精卵,渡过不良环境后继续发育。
薮枝螅:生活于浅海,固着在海藻、岩石上或其他物体上,为一树枝状的水螅型群体。生活中除有水螅型群体,还有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7、 扁形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两侧对称?何为原肾管?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如何预防? 主要特征: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动物。最早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和发达的中胚层,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具有皮肤肌肉囊,即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组成了体壁并包裹全身,这一结构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无体腔(除了肠以外没有由中胚层形成的广阔的体腔),消化系统仍不完善(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出现原肾管形式的排泄系统(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到体外,每一分支末端由焰细胞组成,主要功能为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具原始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步向前集中,并产生了“脑”及从“脑”向后分出的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又有横神经相连);生殖系统不仅有固定的生殖腺还有一定的生殖导管和附属腺(有利于生殖细胞通至体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两侧对称:身体有头、尾、背、腹、左右之分,因此穿过体轴(即从头至尾)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半。
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分支的末端由焰细胞组成。典型代表是涡虫的排泄系统。
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其口吸盘和腹吸盘用以吸附在寄主的血管壁上。雌雄虫在肠系膜静脉管内交配后,雌虫于此处产卵,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卵内幼虫破壳而出。幼虫遍体有纤毛,能在水中游泳,称毛蚴。当毛蚴遇到钉螺,即自钉螺(中间宿主)软体部位侵入螺体,发育成胞蚴。胞蚴可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多个第二代胞蚴。第二代胞蚴又可各自产生多个尾蚴。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期,尾蚴一般密集在水面上,遇机就穿过人、畜的皮肤(或粘膜),钻入体内,发育而成血吸虫成体。
(猪肉绦虫的生活史):虫体后端的妊娠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妊娠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在肌肉中发育为囊尾蚴。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 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 个月后发育成熟。
预防: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和治理保虫寄主。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3、防止被传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8、 线形动物有什么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怎样?
线形动物特征: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体表覆盖有一层光滑的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具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而形成的假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不具体腔膜上皮细胞为合胞体,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也称皮肌囊);具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仅中肠为内胚层形成,前后肠由外胚层形成),即有口有肛门。 人蛔虫的生活史:蛔虫的受精卵随感染者粪便产出后,在潮湿环境(泥土)和适宜温度下开始发育,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约经两周,即发育为幼虫(含蚴卵),再过一周,卵内幼虫脱皮一次,成为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后,虫卵在人体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而出,穿过肠壁钻入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进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胞内继续发育,脱皮2次,虫体长大,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从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为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
命约为一年。
9、 环节动物(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螺旋式卵裂与软体动物相同,其个体发育中也经历
担轮幼虫阶段)有什么主要特征?了解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
主要特征:同律分节;出现真体腔(真体腔动物中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为裂体腔即原口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为肠体腔即后口动物);闭管式循环系统(背血管较粗,可搏动,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较细,血液自前向后流动;心脏连接背腹血管,可搏动,内有瓣膜,血液自背侧向腹侧流动);多数种类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神经系统更加集中,形成链状神经系统。
真体腔:为中胚层所包围;具有体壁及肠壁肌肉层;有体腔膜;在器官系统的表面形成系膜。
后肾管:来源于外胚层; 环节动物每体节一对或很多对;两端开口,由开口于体内的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组成;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有带纤毛的漏斗,称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与脊椎动物的肾单位具有相似性。
闭管式循环:闭管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这套管道中循环。
代表种类:多毛纲:海毛虫、沙蚕;寡毛纲:环毛蚓、颤蚓;蛭纲:日本医蛭、蚂蟥。
10、真体腔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1)次生体腔的形成,使中胚层的肌肉组织参与了肠壁和体壁的构成,使消化道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