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遗址利用导则(试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持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开展大遗址考古工作,提供必要保障。鼓励地方人民政府与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合作建设大遗址考古工作站(或基地),提升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保管条件。

第九条 承担大遗址利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制定利用策略,明确利用的对象、内容与方式,各方权责、管理运营要求、保障措施等,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确定大遗址利用的对象、内容与方式时,应重点评估以下方面:

(一)大遗址的类型、文物价值、脆弱性。 (二)保存、保护、管理、考古研究和展示利用等现状。

(三)相关自然与人文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与公众需求、机构建设与政策执行能力、周边区域建设发展现状等。

第十一条 大遗址利用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一)文物本体,包括能够反映文物格局、历史沿

4

革、价值内涵的各类遗存。

(二)文物环境,包括文物周边景观,与文物价值内涵直接相关的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如地形地势、水系、植被、村落等),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环境要素(如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物所承载的场所精神等。

(三)考古与科研成果,包括考古工作获得的各类信息,考古发掘简报、考古报告、学术论文等考古工作成果、研究成果,能够反映考古技术和方法、考古工作历程的文字记录、工具设备、绘图、影像、录音等资料。

(四)历史文化信息,包括能够反映文物所处特定历史时期、演变发展脉络和文化背景的碑刻、史籍、文学作品、艺术品、人物典故等。

(五)保护管理成果,包括能够反映文物保护理念、保护技术、保护工作进展的项目档案与各类文字、影像资料等。

第十二条 应梳理大遗址利用的对象,明确文物核心价值,构建价值阐释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符合

5

大遗址价值内涵、文物安全要求的利用内容与方式,突出不同类型大遗址的价值、禀赋和独特性,避免同质化。

第十三条 根据利用目的和文物影响程度,大遗址利用可分为大遗址价值利用、大遗址相容使用两类。大遗址利用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

(一)大遗址价值利用,是基于文物本体、文物环境、出土文物,以及价值内涵和相关信息资源等开展的利用活动。

(二)大遗址相容使用,是不以文物价值内涵传播为直接目的,但依托文物所在区域的土地、生态资源等开展的利用活动。

第十四条 大遗址价值利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一)文物展示

包括现场展示、博物馆展示、在线展示等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大遗址建设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等。

(二)科学研究

6

包括深化文物价值认知的各类学术科研活动,以及为文物保护、展示阐释、传播教育、产业转化等提供学术指导。

(三)传播教育

包括互联网、出版物、电视、广播、电影、游戏和巡回展览等文化宣传活动;公众讲座、社区课堂、日常教学、学校第二课堂、演出与文化活动、知识培训等科普教育活动。

(四)产业转化

包括依托大遗址的价值内涵和相关信息资源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创意、演出、出版、文化节、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转化的活动。

第十五条 大遗址相容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一)游憩休闲

将大遗址所处的空间环境开放为街心公园、公共绿地、小型广场、街道活动场地等,设置必要的展示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具有历史氛围的公共活动场所。

7

(二)社会服务

在大遗址所在区域引入餐饮、园区游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社会服务项目,采用特许经营等市场手段,为公众提供围绕大遗址价值内涵的公众文化服务。

(三)环境提升

在大遗址所在区域实施建筑整治、场地绿化和环境塑造等工作,改善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四)产业协调

围绕大遗址利用调整所在地现有产业结构,形成适合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环境。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延续大遗址既有功能(如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反映大遗址历史演变和功能变迁;或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体育业等低能耗低强度的产业,与大遗址价值展示和文物环境改善相协调。

第十六条 大遗址利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开展以下工作:

(一)履行地方人民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能,建立与

8

大遗址利用导则(试行)

持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开展大遗址考古工作,提供必要保障。鼓励地方人民政府与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合作建设大遗址考古工作站(或基地),提升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保管条件。第九条承担大遗址利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制定利用策略,明确利用的对象、内容与方式,各方权责、管理运营要求、保障措施等,并向社会公布。第十条确定大遗址利用的对象、内容与方式时,应重点评估以下方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87c99l416u75f0b3w102ra61x73m01dh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