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代道家人本主义思想-最新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代道家人本主义思想

1.人格和咨询理论问题:欧美观点

美国心理学主流思想长期以来只关注西方文明和欧洲的主要观点,而极少关注其它文化和文明[1,2],现代的人本心理学也不例外,主要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源自西方或欧美的观点。例如,在人格心理学和咨询/临床理论中[3-7],学术研究者和教科书编著者都倾向于把自己局限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或者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如Abraham,Maslow,Gordon

Allport,Carl Rogers,Rollo May,Viktor,Frankl,George Kelly)以及他们的作品中,一些研究者和作者会参考和引用早期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的观点,如

Kierkegaard,Nietzsche,Heidegger,Sartre,Camus,和Tillich的观点。然而,奇怪的是,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思想和道家思想有一定的联系,这一点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得以证实。

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和存在主义思想在欧洲和美国问世之前,一些文明古国(如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和古埃及)就提出过人本主义观点,例如,1999年,Jenni在论文中35~36页中提出: 虽然中国人也重视实用,重视去适应生活所带来的一切,西方人称这种态度为宿命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人把容忍以及辛苦的工作都和命运联系起来。中国人可能是最早的存在

主义者,因为他们能接受社会环境和个人特定环境所带来的东西,因为他们不得不经常这样做,所以他们明白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生活所赋予他们的东西[8]。

同样,据报道,根据1999年 Xu所作的研究[9],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人们普遍都接受有关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本心理学的书本和文章,所有这些研究表明东西方文化都普遍关心人本主义思想。

这里有一点要引起注意:虽然人本主义是被各种文化广泛接受的,(亦即文化的共有性),但是每种文化感知和理解人本主义的方式却是特定的,不同的(亦即文化特有性)。例如,西方的后启蒙运动目的在于把宗教从人类的生活中心移走,重视完善自我。Johnson在1985年认为[10],人本主义和自我都是个人主义的(或者以“我”为中心的)。东方的儒家思想认为人是最有价值的,但是中国人的人本主义和自我则依赖于人们所生活的社会[11];道家思想认为,人天合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的《道德经》第25章记载[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效法后土(即跟大地运作保持一致),大地效法苍天(即跟春夏秋冬四时变化保持一致),苍天效法大道,大道效法宇宙和自然。如果西方人把人看作万物的中心,或者在万物之上,那么人类几乎能征服一切[10,13];在东方人看来,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是和谐的,人或者人本主义行为是道和自然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东方人的人性和本性是基于社会和自然的[11,14]。简单地说,

人本主义的概念具有广泛性,但是中国人对人性的理解和西方人可能不同。因此,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论证中国古代文化是怎样表达他们的人性观点的。

人本主义与人本心理学。20世纪中期,人本心理学在美国很有影响力,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逐渐流行的西方人本主义。在中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也有这方面的研究[2,15-17]。然而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人本主义和人本心理学有时似乎比人们所意识到的更重要,更普遍。调查研究显示,人类的确在性格和行为方面有很多共同点[18,19],但是,正如东方的道家人性是以下所描述的那样,每一个民族表达人性的方式不一样。

在讨论道家人性之前,我们必须阐明一点,其他的哲学家,如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况等都或明确或含蓄地论述过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价值观。然而,文章主要介绍老子(公元前571~447)和道家思想,出于两点原因 (参见注释一):第一,这篇文章由于篇幅有限,故不能对其他所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人性观点进行综述;第二,从历史的角度,相对其他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老子和他的道家思想历来都深受高度赞赏 [20](参见注释二)。 2.老子和道家人本主义思想 2.1 老子是谁?

老子是道家思想创立者。据调查研究[17,20-22],老子出生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中部地区,名李耳,曾在周朝做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一生都在追求道和德。道意味着道路、路

径、方式、自然之道。在1955年,R.B.Blakney 认为[23],在中国人眼中,道不仅指世界万物运转的方式,而且它还意谓着从宇宙中演变过来的原始现实。德意味着人性行为/德行,性格,感化力和人伦的力量。R.B.Blakney在其著作第38页中指出,“德”字包括三部分:(a)表意含义 “行”;(b)另一个表意含义 “直”;(c)象形含义 “心”。总结起来就是通过内在的品行所带来的动力[23]。

1993年,Addiss 和 Lombardo则提供另一种解释[24], 即“道”既是字面上的一种道路的“道”,也是精神上的一种道。虽然不常用,但它也可以理解成“说”、“表达”或 “告诉”。Burton Watson 认为[1],“道”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道路”,已经被中国其它哲学学派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说法或者是行为方式。但是在道家著作中,“道”有更深层次的涵义,指的是以精神为首要原则,这种原则便是信奉自然。自然是一种伟大的统一体,并以无穷尽的方式产生出多样化的世界。因此,“道”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在BurtonWatson 看来[24],“德”被定义为人们需要的一种德行或力量,而这种德行和力量便来源于道。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20,25],老子在追求自然之道和人本之道方面非常有名,所以孔子去找老子学习道和德。当时老子不满周朝的衰落,也讨厌战争和人与人相互屠杀和争斗,于是他决定隐居深山。他辞退了在周朝做守藏吏的官职,骑牛西行,途径函谷关。曾听说过老子的学问和才智的函谷关守护官―令尹喜

(也就是关令尹)祈求老子写下他的智慧,这样他才放老子出关。于是老子在附近住下,并写下了五千字的经典著作《道德经》[20,26,27],然后将它交给这位守城官,继续西行,从此再没有人见过他。

2.2 《道德经》中的人本主义观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学家认为,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2500~2700年以前)的老子一直隐居山中,他活了很长时间(大概有160年)[20,25]。他的《道德经》仅五千字,包括81个章节,被称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书籍之一[28](参见注释三),这本书告诉人们怎样和自然以及和其他人和谐相处。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篇幅有限,文章的目的不讨论老子为什么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虽然文章引用源自《道德经》并涉及七个人本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远不够完善,它们只是用来举例阐述老子的人本主义理论。 1)为无为

老子在他的书中十分强调为无为。“为”即 “遵循”或“做”;“无为”指 “不作” 通俗说,“为无为”指的是人应该遵循 “不干扰”、“不强为”的原则,允许事情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发展。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37章)

中国古代道家人本主义思想-最新资料

中国古代道家人本主义思想1.人格和咨询理论问题:欧美观点美国心理学主流思想长期以来只关注西方文明和欧洲的主要观点,而极少关注其它文化和文明[1,2],现代的人本心理学也不例外,主要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源自西方或欧美的观点。例如,在人格心理学和咨询/临床理论中[3-7],学术研究者和教科书编著者都倾向于把自己局限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或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7r1108pu7d82u9zjlx7yogl1itcy00in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