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近年来,我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这一主题,坚持规范办学,注重改革创新,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机制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以抓实教学细节为增长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全县基础教育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
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
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全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
为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县教育局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对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课程安排、课时计划、学生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统一全县中小学的作息时间。为使各学校校长明确各自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的责任,我们组织各学校校长分别签订了《校长规范办学行为承诺书》,校长承诺书张贴在学校大门或宣传栏等醒目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不准随意增减课程科目、难度和课时;严格禁止利用双
1
休日、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作业量,不准将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及各类评奖活动。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各学校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育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1、随着我县“1751”“跟进结伴同行”工程的推进,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园地、黑板报、宣传栏、墙体标语等布置得当,各具特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室文化建设,在教室墙壁上有剪纸、书法、图片,内容健康,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育人的效果。努力做到了每一个景点育人,每一面墙壁说话,内容多样,富有特色,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内容不落俗套,有针对性,有激励性。
2、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各乡镇各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展我风采,为集体争光”主题班会、科技艺术节、“自己动手操作、品尝劳动乐趣”美食节、“展我风采”书法绘画、摄影展活动以及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精彩纷呈,振奋人心。
3、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我们广泛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各小学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大课间和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一个学校一个主题,校校有特色。各学校认真开好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无体育课的当天,学生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操体育活动。
各小学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课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心理,养成健康行为,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各乡镇各县直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初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心理优质课评比活动,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暑后教育局在希望中学会议室举行了全县中小学心理教学研讨会,效果显著。
4、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共教论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
三、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一)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
我们把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积极利用课程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为此,我们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努力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 、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学,全县召开教育工作会
3
议,制订《单县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要换岗”。要求各学校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2、强化制度约束,规范课改行为。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单县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单县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单县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规范、指导全县的课程改革,确保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建立了县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课改网络,以教研室各科教研员为主导,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卓有成效的课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我们坚持“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带课改”,从教研部门到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我县申报立项并结题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近30项,如“陪伴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确立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研究与实践”等获得了成果鉴定一等奖,其中教研室张海云老师的课题研究成果代表菏泽市在全省教学研究课题工作会议上作了推广交流,还有一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二)抓好新课程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和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
1、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教材培训和教师提高培训。
4
教育局要求各校务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配合,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培训的组织工作,督促广大教师按时参加培训,考核受训教师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完成培训任务情况、主动参与互动讨论情况等。
2、全面启动县级培训,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每学期召开新课程改革教学研讨会,由骨干教师执教专题研究课,与会教师交流研讨,教研员做专题发言,教研室和教育局领导做总结讲话,对各学科新课改实验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教研室小学部开展了全县集体备课,就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作认真研究,设计出教案和学案,帮助全县同年级教师备课,努力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主备定基调,再备展异彩。
县教育局在每年暑假前,专门下发文件,印发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假期中加强课改理论学习,并于开学前组织考试,全县8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考试,将考核成绩记入了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通过考试,促进了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积极性,为打造学习型学校和学习型教师创设了浓厚的氛围。
积极拓宽教师业务培训的渠道和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增强教师业务培训的实效。我们借助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平台,只要活动,我们就带领学校领导、教师参加;同时,邀请了齐鲁名校长、淄博市中和街小学校长王训斌、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校长李成泉、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
5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