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案.docx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8-19 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

语文 教案

主备:莫仁银

授课时间: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 2. 体会表达技巧。 3. 感悟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

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诗歌

1. 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节奏处理) 2. 齐读全诗。 四、疏通诗意

清晨 , 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五、合作探究

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

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3.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4. 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

么哲理?

5.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交流展示 七、课堂总结

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 运用了以静显静, 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第 1 页 共 4 页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18-19 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 文 教案

学 《送友人》

一、作者 介 二、朗 歌

1. 学生自由朗 。 (注意朗 的 、 气、 奏 理) 2. 全 。

二、疏通 意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 的外城,一泓清水 着城 潺潺流 。

在 幽美 境里我 握手言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 泊万里。游子心思恰似天上 忽不定的浮云,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 舍友情。 手作 从此离去, 儿也 惜 声声 ?三、 合作探究——品 歌

1. 首 描 了怎 的画面?有何作用?

2. “孤蓬万里征”一句中的“孤蓬”你是如何理解的?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 你作 要 析。

4. 要分析尾 的作用?

5. 首 表达了 人怎 的思想感情?

四、 交流展示

1. 画面: 望去,青翠的山 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 城

潺潺流 。 作用: ① 交代了离 的地点。 ② 暗示了离 的情境。

2. “孤蓬”比 友人像孤蓬一 万里游 、无所 依,表达了 人 友人的关切与不舍。

3. 运用了 偶、 比 、 情景交融的手法, “浮云” 比 友人像浮云一 忽不定, “落日” 人 朋友依依惜 之情。

4. “ 手自 去”运用 描写,写出了我和友人故作 洒、 手作 ,

“ 班

”从听 角度,以斑 的哀 来 托与友人离 的寂寞、 感,表 了 人 友

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5. 表达了 人 友人离 的 感和 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五、 堂

是一首送 。通 描写清 如画的送 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 气氛,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 之情。

民主 取 奉献

第 2 页 共 4 页

八年 文

18-19 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

语文 教案

第二课时

学习《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一、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

1079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

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二、疏通诗意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 人群开始安静。

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三、合作探究

1. “缺月”“疏桐”“漏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惊起却回头”中的“惊”字如何理解?

3.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有什么含义? 4.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交流展示

1. 描写了寂寞清冷的世界,表达了作者遭受贬官后凄凉孤独的心境。

2. “惊”字一语双关,表面指孤鸿受惊回头,实际指自己因诗获罪后惊魂未定。 3.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孤鸿不愿栖息高枝,独宿荒冷沙洲,实际上是以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受贬官后内心的孤苦与志趣的高洁。

4. 这首词运用了托物抒怀的手法,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五、课堂小结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第 3 页 共 4 页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18-19 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

语文 教案

第三课时

学习《卜算子 .咏梅》

一、 介绍作者

二、介绍咏物诗(词)的特点

1、抓住作者对“物”的描写。

2、体味作者在“物”中寄托的情感和理想(注意一些人格化的描写)

3、常见的表现手法:

拟人、反衬、象征、托物言志

二、疏通诗意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三、 合作探究

1.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中的“苦” “任”有何妙处? 3. “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字如何理解?

4.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有何含义? 四、 交流展示

1. 词的上片写了梅花的生存状况。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同情。

2. “苦”意思是“极力”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群芳极力争春,衬托了梅花的孤高。“任”意思是“任凭”写出了梅花无视群芳的嫉妒,表现了梅花的隐忍。

3. “香”字一语双关,既指梅花的香气,又指梅花的高洁品性。

4. 表面上写梅花虽然被碾作尘埃,仍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性,

又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虽遭排挤,依然坚定内心的孤高傲世的情怀。

五、课堂总结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第 4 页 共 4 页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案.docx

18-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教案主备:莫仁银授课时间: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体会表达技巧。3.感悟作者情感。第一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2cb40aa52wkqq4mj6h371qz5d0jm00kk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