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且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及生物体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的知识以后,所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确定上要侧重与对学生的比较归纳、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2)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来源:Zxxk.Com]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的遗传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是这节课的难点,假设情况较多。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道尔顿家庭遗传谱系,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2
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重难点突破
①通过书写遗传图解,掌握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②通过比较伴X隐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比较归纳、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情境引入--
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及红绿色盲病 ↓
引入新课—学习整理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础知识 ↓
探究归纳—
1、利用道尔顿的色盲遗传图谱确定色盲症的遗传方式。
2、写出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与结果并归纳红绿色盲病的遗传特点 。
3、写出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与结果并归纳的遗传特点 。 ↓
归纳小结与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编制好学案,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情景导入】多媒体演示检测色盲的图片,导入新课 1、色盲症的发现 3
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症状:
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以色盲例子引出伴性遗传,并呈现伴性遗传的概率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
3.通过男女染色体图的比较,让学生懂得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差异,过渡到伴性遗传的类型 接下来主要介绍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即: Xb
红绿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正常基因B),也位于X染色体上, 即:XB
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4.学生懂得红绿色盲的类型及婚配方式,并让学生写遗传系谱图,懂得分析实际问题
情境一:A女士是色觉正常并不携带红绿色盲基因,她的丈夫患有红绿色盲,请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
情境二:B女士是一名红绿色盲基因症携带者,她的丈夫色觉正常,请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 5.通过遗传系谱图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②.男性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并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不是从男性传递到男性)。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小结
伴X隐性遗传病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