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表1 糖代谢分类

糖代谢分类 正常血糖(NGR) 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减低(IGT) 糖尿病(DM)

WHO 1999(mmol/L)

FBG 2hPBG <6.1 6.1-<7.0 <7.0 ≥7.0

<7.8 <7.8 ≥7.8-<11.1 ≥11.1

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

1. 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

的体重下降)加

1)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或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mg/dl) *

≥11.1(200)

2)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7.0(126) 或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

≥11.1(200)

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但HbA1C<6.5% 也不能除外糖尿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

大多数筛查性计划均把空腹葡萄糖或随机血糖作为第一步检查。然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若使用目前的诊断标准,有相当数量的人可能仅有空腹血糖或负荷后血糖异常。若这部分人群不行OGTT检查,则可能会被误认为正常。所以建议只要是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需要强调的是HbA1c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同样OGTT检查也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表4 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起病 临床特点

1型糖尿病 急性起病-症状明显 体重下降 多尿 烦渴,多饮

2型糖尿病

缓慢起病-症状不明显 肥胖

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 种族性-高发病率族群 黑棘皮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酮症 C肽 抗体

常见 低/缺乏 ICA阳性 GAD抗体阳性 ICA512阳性

治疗

胰岛素

通常没有 正常/升高 ICA阴性 GAD抗体阴性 ICA512阴性

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

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5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种族

妊娠期糖尿病(GDM)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可改变因素 IGT或合并IFG(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或合并IFG(高危人群)

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饮食因素与抑郁 致糖尿病药物 致肥胖或糖尿病环境

1、高危人群:⑴有糖调节受损史;⑵年龄≥40岁;⑶超重、肥胖(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⑷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⑸高危种族;⑹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⑺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⑻血脂异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00 mg/dL(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⑽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2

⑾BMI≥30kg/m的PCOS患者;⑿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2、 HbA1c是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正常值4-6%),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治疗之初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到治

疗目标可每六个月检查一次。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应以空腹和/或餐后静脉血浆血糖为准。

血糖监测时间

■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方案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强化血糖监测方案:每周3天每天5到7点血糖监测,主要在药物调整期间使用。

■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低强度血糖监测方案:每周三天每天一餐前后或每周三天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监测,以此既掌握血糖控制趋势又能了解进餐对血糖的影响,如疑有无症状低血糖则应重点监测餐前血糖。

脂肪

■ 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饮食总能量的30%

■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应超过饮食总能量的10%

单不饱和脂肪酸是较好的膳食脂肪来源,在总脂肪摄入中的供能比宜达到10%-20%。可适当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但不宜超过总能量摄入的

糖尿病相关知识题库

表1糖代谢分类糖代谢分类正常血糖(NGR)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WHO1999(mmol/L)FBG2hPBG<6.16.1-<7.0<7.0≥7.0<7.8<7.8≥7.8-<11.1≥11.1IFG或IGT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0uj6nkzy9ersa9pruq6ksx797jp100wo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