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寄存器和IO实验(完整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武 汉 工 程 大 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项目 实验类别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实验二 寄存器和I/O实验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 实验目的及要求 类 别 实验表现 报告质量 说明: 实验目的: 熟悉通用寄存器的数据通路;了解通用寄存器的构成和运用 熟悉准双向I/O口的构成原理。 实验内容和要求: 1. 掌握通用寄存器R3~R0的读写操作;掌握准双向I/O口的输入输出特性。 2. 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写入报告,下次实验前交 3. 完成实验思考题 成 绩 评 定 表 评 分 标 准 按时出勤、遵守纪律 认真完成各项实验内容 填写内容完整、体现设计过程和结果;实验总结能体现问题和收获;认真地完成实验思考题 分值 得分 30分 70分 合 计 评阅教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实 验 内 容 一、实验过程: 1.实验连线 K23~K0置“1”,灭M23~M0控位显示灯。然后按下表要求“搭接”部件控制电路。 连线 1 2 3 4 5 6 7 8 9 信号孔 DRCK X2 X1 X0 XP SI RWR DI OP 接入孔 CLOCK K10(M10) 作用 单元手动实验状态的时钟来源 源部件译码输入端X2 有效电平 上升沿打入 三八译码 八中选一 低电平有效 低电平有效 K9(M9) 源部件译码输入端X1 K8(M8) 源部件译码输入端X0 K7(M7) 源部件奇偶标志:0=偶寻址,1=奇寻址 K20(M20) K18(M18) K17(M17) K16(M16) 源寄存器地址:0=CX,1=DX 通用寄存器写使能 目标寄存器地址:0=CX,1=DX 目标部件奇偶标志:0=偶寻址,1=奇寻址 2.寄存器的读写操作 ① 目的通路 当RWR=0时,由DI、OP编码产生目的寄存器地址,详见下表。 通用寄存器“手动/搭接”目的编码 目标使能 0 0 0 0 ② 通用寄存器的写入 通过“I/O输入输出单元”向R0、R1寄存器分别置数11h、22h,操作步骤如下: 数据来源 I/O单元 K10~K7=1000 置数 I/O=XX11h K18~K16=000 寄存器 R0=11h 按【单拍】按钮 置数 I/O=XX22h K18~K16=001 寄存器 R1=22h 按【单拍】按钮 通用寄存器目的编址 功能说明 T ↑ ↑ ↑ ↑ R0写 R1写 R2写 R3写 0 0 1 1 0 1 0 1 RW(K18) DI(K17) OP(K16) 通过“I/O输入输出单元”向R2、R3寄存器分别置数33h、44h,操作步骤如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1-

数据来源 I/O单元 K10~K7=1000 置数 I/O=XX33h K18~K16=010 寄存器 R2=33h 按【单拍】按钮 置数 I/O=XX44h K18~K16=011 寄存器 R3=44h 按【单拍】按钮 二、实验结果: 思考题 1. 数据总线上通常连接多个输入输出设备(在实验中包含I/O UNIT,多个通用寄存器等等),怎样保证每个时刻只有一个设备往总线传送数据? 答:总线的控制机构中设置有总线的判优和仲裁控制逻辑。 2. 下图为74LS374的引脚图。374 的输出端 1Q~8Q 可直接与总线相连。当三态允许控制端 OC为低电平时,374输出数据到负载或总线;当OC为高电平时,1Q~8Q呈高阻态,即不驱动总线,也不为总线的负载,但锁存器内部的逻辑操作不受影响。当时钟端CLK脉冲上升沿的作用下,从1D~8D输入的数据被锁存到374内。 请分析图2-3-3中,G和IRd引脚分别和左图中的哪个引脚对应。并说明寄存器读、写的过程。 实 验 总 结 经过第一次试验的洗礼,这次实验比较顺畅,线不算多,几下就连完了,按着试验步骤操作第一次操作失败了,经过调整第二次顺利通过。如上图所示就是寄存器的读和写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2-

寄存器和IO实验(完整版)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项目实验类别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二寄存器和I/O实验验证性实验学时2实验目的及要求类别实验表现报告质量说明:实验目的:熟悉通用寄存器的数据通路;了解通用寄存器的构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f0ex2trem5nrao1skj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