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部为选择题)
考点一:内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2.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绝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考非选择题)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非选择题考点)
①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③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④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非选择题考点)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1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②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考点二:激素调节
1. 激素及相应的分泌器官
分泌部位 下丘脑 激素名称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多种促激素 (如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肾上腺 胰岛 胸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主要作用 调节水平衡、血压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肝糖元的分解 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泌降胰岛素(唯一降低血糖)降低血糖浓度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
着反馈调节。
3.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非选择题考点) (1)调节过程(如右图)
(2)调节方式:负反馈和分级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①微量和高级②通过体液运输 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范 作用时间 短暂 较长
2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背知识点 主编:范茜 审核:贺荣智
考点三:免疫调节(非选择题考点)
1、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T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3、免疫类型 非特疫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系统 细胞免疫
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5. 特异性免疫
①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②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
③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浆细胞)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一:生长素(可考非选择题)
1、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弯曲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
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素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部位。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理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
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
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3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必背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