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
1.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 A.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B.作为氧运输的载体 C.抗击入侵的病原体 D.维持内环境渗透压 【答案】B
【解析】胰岛素等蛋白质类激素,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A与题意不符;血红蛋白是氧运输的载体,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B与题意相符;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血浆、组织液中的抗体可抗击入侵的病原体,C与题意不符;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平衡,D与题意不符。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约占体液量的2/3,构成内环境 B.肝脏在维持人体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内环境成分有激素、抗体、血红蛋白、氨基酸等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 【答案】B
【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约占体液量的1/3,构成内环境,A错误;肝脏在维持人体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因此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D错误。 3.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
D.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 【答案】C
【解析】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变红,A错误;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C正确;产生痛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D错误。
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
B.子代A系鼠体内的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C
【解析】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B错误;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C正确;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并没有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D错误。 5.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③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 B.手上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C.图中④和⑤都含有淋巴细胞
D.内环境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答案】A
+
﹣
【解析】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④是淋巴,⑤是血浆,淋巴循环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图中④和⑤都含有淋巴细胞,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正确。 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B.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使其抗原暴露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注入体内可以检测组织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 D.HIV侵入人体后可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与HIV结合 【答案】C
【解析】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将会成为新的抗原不能存活,因此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A错误;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使其抗原暴露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抗体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排查人体内组织中的抗原,C正确;HIV病毒侵入人体后可直接攻击T细胞,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不能与HIV结合,D错误。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单细胞动物是单个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即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C正确;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错误。 8.下列变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的是( ) A.进食后肝细胞内储存的肝糖原增多 B.饮用食醋后胃液pH下降 C.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
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因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上升
+
﹣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肝细胞内储存的肝糖原增多不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A项错误;胃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项错误;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C项正确;尿液属于外分泌液,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9.人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不同体液,A和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①和②等构成了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CO2、甘油或肝糖原 C.②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而液体增多的原因是淋巴管堵塞 D.若图中组织细胞是物质A的靶细胞,则物质A可以定向运输至该细胞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组成内环境,A正确;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CO2、甘油,不可以是肝糖原,肝糖原储存在肝脏细胞内,B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错误;有的分泌物通过内环境不仅仅能传送到靶细胞,也能传送到全身,但仅仅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
10.某同学患流感,医生建议多休息多喝水,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B.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 C.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体液免疫再进行细胞免疫 D.大量饮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而组织其扩散,A正确;T细胞和记忆T细胞均可分化出效应T细胞,B正确;病毒入侵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C错误;饮水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下降,对水的重吸收会减弱,尿量会增多,D正确。 11.下图表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的作用 B.物质I和物质II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有B、C和D D.细胞A和B在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物质Ⅰ为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C(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物质Ⅰ为淋巴因子,物质Ⅱ为抗体,它们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效应B)细胞,其中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作用,浆(效应B)细胞无识别病菌的能力,只有细胞B和细胞C可以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C错误;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D正确。
1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破坏后,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增强 B.剧烈运动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浆pH保持不变 C.内环境中无机盐、血红蛋白等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D.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细胞代谢增强,A选项正确;剧烈运动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能使血浆的pH值维持在小范围波动,B选项错误;血红蛋白位于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