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有资本投资,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仍可认为投资的成本是利息。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即为实际利率,投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如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利息越多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越少。反之,实际利率越低,利息越少,投资成本越低,投资就会增加。

自主投资: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

投资乘数: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决定收入和各种因素变化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投资乘数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准。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一步和谐等内容。

决定经济增长基本因素:1劳动的投入数量,2资本的投入数量,3劳动生产率,4资本的效率。一般来说,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人口的增长情况等。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经济增长取决因素:1劳动时间、2劳动生产率。

三因素分解法: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分解。 经济周期三种类型: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经济周期分两阶段:1扩张阶段(复苏阶段、繁荣阶段),2紧缩或衰退阶段。

度量价格总水平方法:1编制各种价格指数,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DP)。 价格指数:用于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相对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很多国家或地区都用消费者价格指数,简称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决定价格总水平因素:1货币供给量,2货币流通速度,3总产出。价格总水平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变化成反比。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经济效应影响:1对工资影响,2利息率影响,3间接效应。

就业三个方面界定:1就业者条件,指一定年龄,2收入条件,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3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长度。属于失业人口情况:1没有工作,2当前可以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失业总

6

人数与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失业类型:自愿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 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个至3个百分点。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越高,工资增长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我国就业和失业特点:二元结构,一个是现代城市工业部门,一个是传统农村农业部门。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政府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和控制等方面。

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最重要的调控目标。

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原则:1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只追求单一目标,顾此失彼,而应综合考虑。2要遵循适度原则,以免对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和引起社会震荡。3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在经济政策运用上,既要掌握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力度,又要注意政策相互配合,还要把握好实施政策的时机,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或规划。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我国目标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还有利率、汇率及窗口指导等。

财政政策的四种搭配方式: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政策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

7

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称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分类: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2按商品形式,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内容包括:1与商品进出口有关而发生的从属性费用,如运费、保险费、装卸费、船只修理费等,2与商品进出口无关的贸易,如国际旅游收费、贷款利息、投资利润、技术转让、咨询服务、信息等。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主要区别:货物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需经海关手续,而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后者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二者都是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

影响国际贸易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3汇率水平的高低,4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一国出口贸易水平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高低。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包括:进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对进口贸易干预采取方式:关税限制(关税壁垒)、非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采用关税以外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政府除利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和调节进口贸易外,还常常采取各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直接补贴、间接补贴。间接补贴:财政上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国际资本流动从时期长短分: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从资本流动方式分: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贷款。

外国直接投资具体方式包括:1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2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3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4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授权投资,5利润再投资。

8

一般来说,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追求利润。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1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资本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2由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如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4其他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输入国)积极作用:1资本流入可缓解本国资本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资本流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3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消极作用:1短期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混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2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并可能陷入债务危机。3对长期投资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资本国输出国的附庸。

(输出国)积极作用:为相对过剩资本找到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高额利润,2会带动本国贸易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份额和占领世界市场。

消极作用: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停滞,并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世界各国对资本流动的干预手段:1实行外汇管制,2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3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4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家庭三大经济主体构成的。我们把以企业为主体的理财活动称为企业财务或公司理财,把以个人家庭为主体的理财活动称为家计或家政,而把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理财活动称为财政。

公共财政基本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公共财政: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公共财政既有财政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特征的财政形态。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大小决定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府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2通过税

9

惦、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增长。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支出体现着财政的目的和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

财政支出原则:1公平分配原则,2效益原则,3稳定与发展原则。

财政支出分类:1按政府职能分两大类:社会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财政支出分:社会管理支出、经济管理支出。

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其他支出。财政经济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2按支出使用部门,

财政支出分:外交部、国防部、建设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的支出。3按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4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购买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基他支出共12类。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影响力的强弱。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绝对规模指标、相对规模指标。常用相对规模指标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观点: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3马斯格雷达——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1财政支出越位,2财政支出缺位。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2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5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财政部门对政府各部门的项目实施绩效考评,国会对政府部门实施绩效考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绩效评价是按某种确定的规则、绩效目标和指标进行的。

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2分类管理原则,3客观公正原则,4科学

10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自有资本投资,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仍可认为投资的成本是利息。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即为实际利率,投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如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利息越多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越少。反之,实际利率越低,利息越少,投资成本越低,投资就会增加。自主投资: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投资乘数: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qzp5u3eu670et7c26i4qfr0177x6016k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