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解析:Fe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CO2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CO2与C能够发生化合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答案:B
5.(实验题)请按图所示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完后对试剂及实验现象归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上述8个实验所涉及到的物质类别分别为:稀硫酸和稀盐酸代表酸类;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和氧化铜代表金属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铁、铜、镁、锌代表金属;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BaCl2代表盐。所以这8个实验就是验证酸的三种化学通性。它们的反应情况分别是:
酸与金属氧化物??Fe2O3+6HCl===2FeCl3+3H2O的反应
?
?CuO+H2SO4===CuSO4+H2O?
Fe+2HCl===FeCl+H↑??Cu与稀硫酸不反应
酸与金属的反应?Mg+HSO===MgSO+H↑
??Zn+2HCl===ZnCl+H↑
2
2
2
4
4
2
2
2
?
?BaCl2+H2SO4===BaSO4↓+2HCl的反应?
酸与盐??CaCO3+2HCl===CaCl2+CO2↑+H2O
答案:(1)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 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④酸并不是跟所有金属都反应 (2)①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②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 ③BaCl2溶液可用于检验SO24的存在
-
④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合理即可)
2014高中化学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与溶液的区别。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蔗糖,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
答案:D
2.(对应考点一、二)[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A项,胶体属于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D项,胶体粒
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BC
3.(对应考点二)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解析: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丁达尔现象;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是胶体的聚沉;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形成沙洲与胶体的凝聚有关。
答案:C
4.(对应考点二)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 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故可长时间保存。
答案:C
5.(实验题)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
-1
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
溶液,会生成沉淀;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负极区靠近,导致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24带有
-
负电荷,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而使之发生聚沉。
答案:(1)丙 (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3)①正 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014高中化学 2.3.1 氧化还原反应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
C.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物质首先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再被还原的反应 D.只有氧化没有还原的反应是不存在的
解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答案:C
2.(对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Cl2+2KBr===Br2+2KCl
△
B.2NaHCO3=====Na2CO3+H2O+CO2↑ C.4Fe(OH)2+O2+2H2O===4Fe(OH)3
D.2Na2O2+2CO2===2Na2CO3+O2(提示:Na2O2中的氧为-1价) 解析:阴影部分表示排除四大反应类型后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3.(对应考点二)下列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A项Fe2O3被还原;B项不用“+、-”号表示;C项得到2×3e,失去3× 2e,标注错误。 答案:D
4.(对应考点二)已知以下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
①2KClO3=====△2KCl+3O2↑ 高温
②2Al+Fe2O3=====Al2O3+2Fe
(1)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②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每生成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从上式中看出,每生成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
答案:(1) (2)4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