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之第四章
第四章 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节 土石方工程施工 一、土石方工程分类与施工特点 1.场地平整
2.基坑(槽)开挖 一般开挖深度在5m及其以内的称为浅基坑(槽),挖深超过5m 的称为深基坑(槽)。 (一)土石方工程分类 3.基坑(槽)回填 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4.地下工程大型土石方开挖
5.路基修筑 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场内外道路,以及公路、铁路专用线,均需修筑路基,路基挖方称为路堑,填方称为路堤。 (二)土石方工程施工特点 1.工程量大、劳动繁重 2.施工条件复杂 二、土石方工程的准备与辅助工作
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1)场地清理。 (2)排除地面水。 (3)修筑好临时道路及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
(4)做好材料、极具及土方机械的进场工作。 (5)做好土方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6)根据土方施工设计做好土方工程的辅助工作,如边坡稳定、基坑(槽)支护、降水等。 (一)土方边坡及其稳定
土方边坡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度(B)之比表示。边坡可做成直线形、折线形或踏步形。边坡坡度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施工工期、地下水位、坡顶荷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施工中除应正确确定边坡,还要进行护坡,以防边坡发生滑动。要注意及时排除雨水、地面水,防止坡顶集中堆载及振动。必要时可采用钢丝网细石砼(或砂浆)护坡面层加固。如果是永久性土方边坡,则应做好永久性加固措施。 间断式 湿度小的黏性土挖土深度小于3 m时,可用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1.横撑式支撑 开挖较窄的沟槽,多用横撑式土壁支撑。根据挡土板的不同,分为 水平挡土板 连续式 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 垂直挡土板 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
(二)基坑(槽)支护 2.重力式支护结构 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具有防渗和挡土的双重功能。它适用于4~6m深的基坑,最深可达7~8m。搅拌桩成桩工艺可采用“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或“二次喷浆、三次搅拌”工艺,注意依据水泥掺入
比及土质情况而定。“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施工工艺:(a)定位 (b)预埋下沉 (c)提升喷浆搅拌 (d)重复下沉搅拌 (e)重复提升搅拌 (f)成桩结束。当采用二次喷浆、三次搅拌”工艺在(e)作业时也进行注浆,以后再重复一次(d)与(e)得过程。
3.板式支护结构 分为悬臂式和支撑式。由两大系统组成:挡墙系统和支撑(或拉锚)系统。悬臂式板桩支护结构则不设支撑(或拉锚)。挡墙系统常用的材料有槽钢、钢板桩、钢筋砼板桩、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等。支撑
系统一般采用大型钢管、H型钢或格构式钢支撑,也可采用现浇钢筋砼支撑。基坑较浅,挡墙具有一定刚度时,可采用悬臂式挡墙而不设支撑点。
(三)降水与排水 降水方法可分为重力降水(如积水井、明渠等)和强制降水(如轻型井点、深井泵、电渗井点等)土石方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明排水法和轻型井点降水。
1.明排水法施工 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抽走。宜用与粗粒土层,也用于渗水量小的黏土层。当土为细砂和粉砂时,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发生流砂现象,导
致边坡坍塌、坑底涌砂,此时应采用井点降水法。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经常低于挖土面0.7~1.0m。
2.井点降水施工 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电渗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等,井点降水的方法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等,按照P135 表4.1.1选择。
①轻型井点构造。井点管是用直径38mm或51mm、长5~7m的钢管,管下端配有滤管。集水总管常用直径100~127m的钢管,每节长4m,一般每隔0.8m或1.2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街头。抽水设备由真空泵、离心泵
和水气分离器等组成。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一般为100~120m。
单排布置 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 (1)轻型井点 ②轻型井点布置 双排布置 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的情况。 环形布置 适用于大面积基坑。
U形布置 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
③轻型井点施工 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井点系统安装与使用。井点系统的安装顺序:挖井点沟槽、铺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弯联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 井点管沉设一般可按现场条件及土层情况选用下列方法:用冲水管冲孔后,沉设井点管;直接利用井点管水冲下沉;套管式冲抢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成孔后沉设井点管。
(2)喷射井点 当降水深度超过8m时,宜采用喷射井点,降水深度可达8~20m。喷射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宽度≤10m,井点可作单排布置;当>10m,可作双排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布置。 井点间距一般采用2~3m,每套喷射井点宜控制在20~30根井管。
(3)管井井点 在土的渗透系数大、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宜采用管井井点。管井直径为150~250mm。管井的间距,一般为20~50m。管井的深度为8~15m,井内水位降低,可达6~10m,两井中间则为3~5m。 (4)深井井点 当降水深度超过15m时,用深井井点。一般可降低水位30~40m,有的甚至可达百米以上。常用的深井泵有两种类型:电动机在地面上的深井泵及深井潜水泵(沉没式深井泵)。 三、土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 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土石方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 (一)推土机施工 推土机由拖拉机和推土铲刀组成,是一种自行式的挖土、运土工具。
按铲刀的操作方式分 索式 按推土机行走方式分 履带式 推土机的经济运距在100m以内,以30~60m为最佳运距。特点:操作灵活、运输方便,所需工作面较小,行驶速度快,易于转移。 液压式 轮胎式
1.下坡推土法 2.分批集中,一次推送法 3.并列推土法 并列台数不宜超过4台,否则互相影响。 4.沟槽推土法 这种方法可以和分批集中、一次推送法联合运用。 5.斜角推土法 (二)铲运机施工 铲运机有拖式铲运机和自行式铲运机两种。
铲运机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铲土、运土、卸土、填筑、压实等工作,对行驶道路要求较低,行驶速度快,操纵灵活,运转方便,生产效率高。常用于坡度在200以内的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沟槽,以及填筑路基等土方工程。铲运机可在Ⅰ~Ⅲ类土中直接挖土、运土,适宜运距为600~1500m,当运距为200~350m时效率最高。
1.铲运机的开行路线 (1)环形路线 施工地段较短、地形起伏不大的挖、填工程,适宜采用环形路线。当挖土和填土交替,而挖填之间距离又较短时,则可采用大环形路线。大环形路线优点:一个循环完成多次铲土和卸土,减少转弯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2)8字形路线 对于挖、填相邻、地形起伏较大,且工作地段较长的情况,可采用8字路线。其特点是铲运机行驶一个循环能完成两次作业,而每次铲土只需转弯一次,比环形路线可缩短运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铲运机铲土的施工方法 (1)下坡铲土。 尽量利用有利地形进行下坡铲土。一般地面坡度一5°~7°为宜。
(2)跨铲法。 预留土埂,间隔铲土的方法。土埂高度应≤300mm,宽度以不大于拖拉机两履带间净距为宜。
(3)助铲法。 在地势平坦、土质较坚硬时,可采用推土机助铲以缩短铲土时间。一般每3、4台铲运机配1台推土机助铲。 (三)单斗挖土机施工 按其行走装置的不同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按其传动装置又可分为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两种。按其工作装置的不同,可分为:
1.正铲挖土机 特点:前进向上,强制切土。其挖掘力大,生产率高,能开挖停机面以内的Ⅰ~Ⅳ级土,开挖大型基坑时雪设下坡道,适宜在土质较好、无地下水的地区工作。正铲挖土和卸土方式有:正向挖土、侧向卸土;正向挖土、后方卸土。 2.反铲挖土机 特点:后退向上,强制切土。其挖掘力比正铲小,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Ⅰ~Ⅲ级的砂土或黏土,适宜开挖深度4m以内的基坑,对地下水位较高处也适用。反铲挖土机开挖方式可分为沟端开挖与沟侧开挖。 3.拉铲挖土机 特点:后退向上,自重切土。其挖掘半径和挖土深度较大,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Ⅰ~Ⅱ级土,适宜开挖大型基坑及水下挖土。也分沟端开挖与沟侧开挖。 4.抓铲挖土机 特点:直上直下,自重切土。其挖掘力较小,只能开挖Ⅰ~Ⅱ级土,可以挖掘独立基坑、沉井,特别适于水下挖土。 四、土石方填筑与压实 (一)填筑压实的施工要求
(1)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类别、使用期限及其重要性确定。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
土的种类 黏土 亚粘土、泥灰岩土 轻亚粘土、细砂 黄土、类黄土 中砂、粗砂 碎石土 易风化的岩石 填方高度(cm ) 6 6~7 6~8 6 10 10~12 12 边坡坡度 1:1.50 1:1.50 1:1.50 1:1.50 1:1.50 1:1.50 —— (2)填方宜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透水性的土分层填筑时,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或将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做成适当坡度,以免形成水囊。 (3)基坑(槽)回填前,应清除沟槽内积水和有机物,检查基础的结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方可回填。
(4)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无设计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类别、压实机械及压实方法等,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 (5)填方压实工程应由下至上分层铺填,分层压(夯)实,分层厚度及压(夯)实遍数,根据压(夯)实机械、密实度要求、填料种类及含水量确定。 (二)涂料选择与建筑方法
碎石类土、砂石、爆破石渣及含水量复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可作为填方土料。淤泥、冻土、膨胀性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以及硫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均不能作填土。填方土料为粘性土时,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以内,含水量大的黏土不宜作填土用。
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的分层填土、分层压实,当填方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建筑,以防填土横向移动。 (三)填土压实方法
1.碾压法 是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使之达到所需的密实度。碾压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压路机)、羊足碾和气胎碾。松土不宜用重型碾压机械直接滚压,否则土层有强烈起伏现象,效率不高。如果先用轻碾压实,再
用重碾压实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2.夯实法 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主要用于小面积回填土。可以夯实黏性土或非黏性土。夯实法分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
3.振动压实法 振动碾是一种振动和碾压同时作用的高效能压实机械,比一般平碾提高功效1—2倍,可节省动力30%。这种方法对于振实填料为爆破石渣、碎石类土、杂填土和粉土等非黏性土效果较好。
第二节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一、地基加固处理
土木工程的地基问题,概括地说,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2) 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3) 地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导致发生事故。
(4) 地震、机械以及车辆的振动、波浪作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特别是饱和无粘性土的液化、失稳和震陷等危害。
当结构物的天然地基存在上述四类问题之一或其中几个时,必须采用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软弱土和不良土主要包括:软黏土、杂填土、冲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多年冻土、溶洞土等。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工程中常用的一类方法是采取措施使土中孔隙减少,土颗粒之间靠近,密度加大,土的承载力提高;另一类方法是在地基中掺加各种物料,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把土颗粒胶结在一起,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刚度加大,变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