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试从《湖光山色》中旷开田的人物形象分析人性 嬗变的原因 作 者 指导教师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07级3班
完成日期: 2009 年 12 月 10 日 1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2007级3姓 名 班 级 开题时间 2009年10月25日 班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师 所属教研室 现当代文学 论文题目 试从《湖光山色》中旷开田的人物形象分析人性嬗变的原因 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
如果我们要认识矛盾百出,复杂万分的人类,需要的是人类对人性自觉的关照与审视,文学自然而然成为人类自我观照审视的一条重要途径。文学史,就其深刻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普遍的人性的,从人性深处流出来的才是好的文学,文学最难得的是忠实人性。无论文学在内容上或者在技巧上出现如何变化,人性始终是无法脱离的话题,从人性这一角度去理解文学,就把握住了文学比较深层的属性。
20世纪乡土人物的塑造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年代,以鲁迅、柔石为代表的乡土作家,他们大多关注的是故乡人的麻木生活,讽刺、批判与同情相互交织。三十年代,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在对故乡愚昧、麻木、凄凉的描绘中掺杂进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委婉而动人。40~60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乡土作家用革命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批以“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陋习的典型性人物。尔后,诸如王安忆、韩少功、贾平凹等一大批乡土作家在文化批判中又重构了乡土人物精魂,赋予他们时代内涵和文化特征。总体上说,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呈现的是多元化特征。到了二十一世纪,乡土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又趋于统一,那就是对人性的探索。从对人性嬗变这一角度来看,《湖光山色》对人性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刻画的非常成功。周大新以亚洲最大的水库——丹江口水库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以诸如春种秋收、择偶成亲、打工返乡、农村旅游等当下寻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但是论影响至深的,是旷开田人性嬗变的描写使我甚至是活在当下的读者们心头一震,从这个人物中不禁看到现实生活里我们人性中另外的一面。这场疾风骤雨般的人性嬗变之后,我们不禁回味、思考、探究造成这场嬗变的深层次的原因。作者将一个农民嬗变成“土霸王”、“拜金者”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通过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个人命运的改变,唤起人们对人性的关注,引导人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关于人性嬗变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有“先天论”和“后天论”的争执,但现代学者更认为人性的嬗变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湖光山色》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文字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描写出小说的男主人公旷开田在成长环境、人文风俗、社会遭遇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一步步逼近悬崖,最后因疯狂复仇、独断专行、放浪形骸而彻底将自己毁灭的不归路。将二者共同作用引发人性嬗变的
思想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透过这部小说中旷开田的形象去探索人性嬗变的原因具有可行性的。
二、论文基本框架 一、人性缺陷,自身弱点。 2
1、人性有恶,实难驾驭。 2、天性使然,注定嬗变。 二、个人遭遇,激起嬗变。 1、家境贫寒,饱受歧视。 2、屡受压榨,命途多舛。 3、暖暖见辱,彻底疯狂。 三、外界环境,诱惑难敌。 1、现实社会,钱权至上。 2、外资渗入,传统遗失。 3、风气日下,人心不古。 四、结语。 三、主要参考文献
(1)李梵 《中国人性格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2)斯蒂芬?A ?米切尔(美)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07版
(3)大卫?休谟 《人性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4)卡伦?仙妮(美)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5)《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 《释梦》 商务印书馆1996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