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参考方案(含地震知识宣传材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震应急演练参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

(1)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2)应急避险演练

(3)自救互救演练(自选) 2、对象 全体师生 3、时间

年 月x 日

x 时 x x 分 动员讲话

x 时 x x 分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x 时 x x 分 应急避险演练

x 时 x x 分 自救互救演练(自选) x 时 x x 分 总结讲话 三、演练准备

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师生认识到地震应急演练熟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时间、程序、内容和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

仔细地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四、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强调学生在疏散行进中不得回头寻找遗失物品,防止踩踏事件。

五、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信号员:

2、教室室内指导员(班主任) 职责:

①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②“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③“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学校操场。

④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指导学生按疏散线路撤离教室,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 教学楼拐角处人员

一、二层之间()

二、二、三层之间 () 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

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六、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1、请班主任开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15分钟) 2、请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5分钟) (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班主任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或双手保护头部。演练时间为1分钟。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

4、学生回到座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紧急疏散演练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七、演练总结 1、清点人数

2、请现场指导专家对演练进行点评。

3、请指挥长陈卫东总结讲话。

4、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 附件2: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参考材料

一、地震基本知识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5、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7、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

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8、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9、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0、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11、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12、什么是震级?

答: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度叫震级。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13、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14、什么是震源?

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参考方案(含地震知识宣传材料)..

地震应急演练参考方案一、演练目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mjk6l39v4n25q6ny0j2r4yi9c8hj003w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