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

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而科学活动是一种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有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以前我们在设计安排科学活动过程时太重视追求表面上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发展,使得孩子是在知识的堆积中成长,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学习。每堂课下来,常常感叹到:当个老师真是太累了,又是编剧,又是导演,有时又是管道具的,有时又是演员,忙得不亦乐乎。忙的结果是老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孩子们更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究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以兴趣作为切入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孩子的认识活动受到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的事物。要使孩子主动探索,孩子的兴趣必须得到足够的满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丰富幼儿的各种知识,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如:前不久,班里的一个小朋友拿来了一条泥鳅,养在自然角里,一下课孩子们就挤在那里非常好奇的看着泥鳅游来游去,抓住了孩子这一心趣点,生成了“有趣的泥鳅”这次活动。先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发现?使孩子在玩中探索泥鳅的形状及特征,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让幼儿自己的探索,了解了泥鳅的身体很滑,用手想抓住它很不容易,启发幼儿用好办法来抓泥鳅,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孩子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加任何干预,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最后当幼儿想出好办法抓住泥鳅以后,孩子们一边欣赏自己的创造,一边赞叹他人的成果,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这就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的进取心。

二、创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像和创造,是孩子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有时,孩子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孩子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如果老师总是说“别动”“不对”就会挫伤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我们应不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活动,而是作为孩子的大朋友,好帮手,为其成功表示祝贺。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幼儿知识的获得是幼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活动中,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的最好诱因,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十分注意材料的功能。以往的活动材料都是由老师自己去收集,现在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但使活动资料更加丰富,孩子也提高了主动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有趣的泥鳅”中,发动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自己认为有泥鳅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幼儿带来了水草;有的幼儿带来了小虾,有的幼儿带来了各种水果。通过让孩子自己给泥鳅找食、喂食的过程中知道了泥鳅喜欢吃什么食物的知识。

三、产生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1.教师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在一次角色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活动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在喂娃娃家的小宝宝吃饭,怎么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小宝宝呢?它已经饿了好几天了!”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转移到了泥鳅上,可是泥鳅喜欢吃什么呢?这就给他们出难题了。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了猜想。有的认为它喜欢吃草,有的认为它喜欢吃水里的小虫子,他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议。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同意明天将自己认为的泥鳅喜欢的食物带来给泥鳅吃,看看它到底喜欢吃什么。

2.收集孩子的问题,梳理孩子的探究方向。

幼儿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效果是最好的,他们能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经过自己的探究解决疑问,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次的探索活动设下积极的尝试兴趣。在“有趣的泥鳅”活动中,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如:“泥鳅离开水还能活吗?泥鳅怎么不吃东西?泥鳅的嘴一张一合的在吃什么?泥鳅喜欢喝水吗?”等等关于泥鳅的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应抓住这种教育良机,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便生成了活动“泥鳅喜欢吃的食物”。

四.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在“泥鳅喜欢吃的食物”活动中,让孩子们讨论和猜测:泥鳅喜欢吃什么?孩子们的讨论可热闹了,有的说泥鳅喜欢吃小虫、泥鳅喜欢吃小鱼、泥鳅喜欢吃青菜、泥鳅喜欢吃水草??

然后让孩子自己带来的多种食物,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幼儿将自己带来的食物一一尝试着给泥鳅吃。先是水草,泥鳅只是闻了一下就游开了,说明它并不喜欢吃;然后是各种水果,苹果、香蕉、西瓜等,它连闻都没有闻一下就游开了;再是饼干,泥鳅还是不喜欢吃。那怎么办呢?为什么泥鳅都不喜欢吃我们带来的食物呢?这时有一个幼儿大声地说:“我知道了,它生活在池塘里,我看过一部动画片,它们就是生活在那里的。”接着,又有一个幼儿激动地说:“那我们快去池塘看看,那里有什么可以给泥鳅吃的。”“好吧!”老师就带着他们去附近的池塘,找泥鳅的食物。带着泥鳅师幼一起来到池塘,幼儿开始讨论用什么办法找到泥鳅喜欢食物?

“先让泥鳅喝一下池塘里的水,看它要不要喝。” “不,先掏一些小虫让泥鳅来吃。”

“还是把池塘里每一样东西都拿一点上来让泥鳅试试。”

“那样太麻烦了,还是把泥鳅放到池塘里,让它自己去找,我们看着。” “那不行,泥鳅要抓不上来了,它的皮肤很滑的。” “没关系,抓不上来就算了,我们还可以再去买。” “是的,下次我拿来好了。”

在一阵争论之后,幼儿都同意将泥鳅放到池塘里,让它自己去找食物。他们都静静地睁着大眼看泥鳅的一举一动。泥鳅进入池塘后,没有马上寻找食物,而是先快活地游水,过了一会儿才开始找食物。它钻到水草丛里,自由地游穿,很快就不见身影了。幼儿着急了,怎么办?有一个幼儿轻轻地说:“我有办法!就是拿一根小草把水草拨开。”他说完就行动了,很多小朋友拥过来看,刚看到泥鳅就又被惊跑了。正当小朋友们垂头丧气的时候,泥鳅却在显眼的水面下悠然的“哈呼、哈呼”张着大嘴。老师示意幼儿要悄悄地观看泥鳅的举动,这下终于看到泥鳅喜欢的食物了。幼儿终于发现,泥鳅在水面下大口大口的吃着稀泥上漂浮着的一些小生物,还津津有味呢!他们是多么高兴地欢呼着自己的成果,虽然有些幼儿的猜想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还是很愉快了接受了这个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本领。

虽然“有趣的泥鳅”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孩子们的兴趣由泥鳅转移到了鱼|、虾、蟹、螺蛳等水生动物上,他们不断的有新问题的生成:小鱼也在水里生活,吃什么呢?螺蛳吃什么呢?螃蟹喜欢吃什么呢?让孩子们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己去收集有关的信息和寻找答案,又有一个个有趣而生动的活动在悄悄的生成和酝酿之中。

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始终遵照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即把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这个水平上,幼儿的心理过程还在形成中,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科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操作,更需要创新,不仅需

要创造,更需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究,就是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宰者。而在科学活动中在实施以幼儿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到的是:

(1)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

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接受教育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那么适合幼儿发展并快乐接受的气氛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 是人。”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在科学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玩,玩中求乐,玩中长见识,玩中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孩子喜欢游戏,就如鱼儿喜欢水,鸟儿喜欢飞翔一样,游戏就是孩子的正经事,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在活动中首先是要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长时间保持幼儿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认识泥鳅中,让幼儿感到如果没找到食物的话,就会像人一样被活活饿死。这就使幼儿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泥鳅喜欢吃什么”,接着就开始了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2)开展科学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差,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尝试,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以后,都会产生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幼儿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思维的梳理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幼儿有了与同伴的语言交流,就会有分享、有启发,在别人的肯定、质疑、讨论、争议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梳理,明析,逐步向正确的认知靠近。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中要给足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动幼儿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3)开展科学活动是要尊重个性,允许孩子试误

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允许孩子试误。教师可多采取小组或个别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既有个体自主活动,又有小组交流合作,让孩子在自己是尝试中发现错误,自己修正错误,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

(4)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5)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常会被幼儿的疑问所难倒,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是由于教师缺乏基本的学科知识和素养而导致的,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备自信的展开各个科学教育活动。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而科学活动是一种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有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以前我们在设计安排科学活动过程时太重视追求表面上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发展,使得孩子是在知识的堆积中成长,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学习。每堂课下来,常常感叹到:当个老师真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jxf59whj3z01w0bco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