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3)、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的重要标志
可通过建立信息网,获取信息;借助于观察力,提高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并承担风险。 四、决策的原则
最佳(数学模型,理想状态,真空)—满意(结果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合理(过程合理,结果就合理)通过理性决策过程,选取最合理方案。 三、决策的依据:信息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
对决策进行分类主要是确定决策特征,对于不同的决策,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决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决策的过程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较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弄清问题实质 1、是不是存在问题
比较:应有和实际是否存在差异,依据差异大小,结合可容忍的允许范围 确定问题是否必须解决。 2、问题出在哪里——调查 寻找真正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什么
3、这个问题是否能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在决策者控制范围内 控制范围内:可以解决或部分解决;控制范围之外:不能解决。 二、确定决策目标 确定目标的三个原则:
13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可控制度:确定最高目标; 根据各个目标之间的综合平衡:确定最低目标;
根据组织文化和决策者对该文化的看法:确定最终目标。 三、制定多个方案
原则: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根据已经具备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充分发挥创造水平和想象力,制定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 四、评估备选方案
1、确定价值标准:评价指标(最关心的问题)、标准(可行范围)、权重(重要程度) 2、分析评价每个方案的利弊 3、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 4、综合评价 五、做出决策
不要一味追求最佳方案,允许不做出选择,允许合并方案;任何方案均有风险。 六、实施方案 七、监督和评估 第四节决策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创造一种场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1-2小时,5-6人 2、名义小组技术
有效地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德尔菲技术
选择好专家;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拟订好征询意见表 , 背靠背征求意 见并反馈。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 法、1经营单位组 合分析法
14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法 盈亏平衡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决策原则 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四章 计划 (6学时)
本章主要阐述了计划和战略计划的基本概念、制定程序和制定方法,首先要求掌握计划的概念、性质、分类,熟悉计划体系的内容,掌握计划的制定流程;其次要求在熟悉战略计划的基本概念、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战略选择的内容;最后要求掌握计划的方法。 本章重点:1.计划的定义及分类 2.计划的流程 3.目标管理 4.滚动计划法 本章难点:1.战略计划 2.目标管理
第一节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计划的概念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 1、计划的概念
计划的两种含义:动词性的计划,指计划工作,是管理者确定必要的行动方针,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目标的过程;名词性的计划,是对未来的活动所做的事前的安排、预测和应变处理。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计划是首要的和关键的一项职能,管理者通过计划工作,合理运用其权限
范围内的可用资源,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计划工作包括调查研究、设置目标、预测未来、制订计划、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和修正等内容;而计划则是计划工作中计划制订的成果,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的对象。 2、计划工作的特点 ‘资源有限,防患于未然”。 1)资源的合理利用:贯穿于计划工作的始终; 2)管理中处于首要地位,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原因:计划确定了目标,便于工作展开;有时计划工作是唯一要做的工作。 3)、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15
作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或多或少地履行计划的责任,只是侧重点不同。 3、计划的内容要素 “5w2h”+ 一个前+应变措 要所要回答的问
预测、假设、实施条 前该计划在何种情况下有最终结果、工作要做什么目what 理由、意义、重要目为什么要做why 途径、基本方法、主要战how to如何做战 人选、奖惩措由谁做who责 起止时间、进度安何时时间,when
组织层次或地理范范涉及哪些部门、何, where 费用、代价预算 how much
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最坏情况的计划 应变措施 实际与前提不相符怎么办
以上要素对于一切计划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一旦出现计划前提与事实不一致时,依据目的来确定放弃计划还是创造条件实施计划。 有效计划是成功的秘诀,主要表现在:
?确定目标,减少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并对有限资源作业合理分配;
?表明任务与目标之间关系,便于决策,培养计划执行者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 ?由于目标任务、责任明确,便于计划的较快、较顺利的实施,并提高经营效率; ?可实现本无法或难以实现的目标。
计划的表现形式:学生守则、教学计划、培养计划等。 4、计划与决策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
5、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计划的性质)
协调过程,指明方向,展望未来,预见变化,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活动,设立目标和标准以便于控制。 二、计划体系 1、计划的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时间长短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地位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性质
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职能空间
16 程序化计划、非程序化计程序化程
、计划的层次体系2
使命 目标 策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方案 预算 其中: 、目的或使命:
表明组织的基本作用或任务。1) 、目标:活动所针对的最终目标。2) 3)、策略:确定企业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分配必须的资源以达到目标。 4)、政策: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正面的陈述或理解。 5)、程序: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须方法的计划,行动指南。 6)、规则:详细的阐明明确的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没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规划: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方案/7) 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预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要素。 、预算:预期结果、报告。8) 三、计划的制定流程 确定目标1、
明确目标的三要素:起止时间、内容、目标值。 2、认清现在
从现实出发,分析实现目标所需解决的问题——决策过程。 研究过去3、
分析现实与过去的差异,更好地认识现实问题。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订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17
落实人选,明确责任;指定进度表;分配资源,需要哪些资源(依据行动路线确定)、各需多少及何时投入(同行评议,行动路线、进度表)、各投入多少;配置资源:不能留有缺口,但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缺口,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少资源以下;余地,适应环境的需求,以防万一,余地的大小,依据环境的不可测程度来定。)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数字使计划数字化 第二节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的概述
1.什么是战略计划: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制定的有关组织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的计划。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在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计划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是企业战略的具体化。 2、战略计划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 3、战略计划的制定流程 二、战略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包括总体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方面。 2、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五力模型”,a、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产业的增长率、产品差异、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b、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规模经济、商标知名度、资本需求、产品差异、转移
成本;c、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金额、购买者掌握的情况、购买力;d、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集中程度、可供选择的替代输入;e、替代品的威胁:转换成本、购买者的忠诚。 2)、行业内战略群分析:战略群间的市场依存度或目标顾客的相互重叠程度;战略群的数目;战略群间的产品差异度;战略群间的离散程度。 3、竞争对手分析 4、企业自身分析
企业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状况分析。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看法、采购等。即企业结构、企业文化和企业资源三部分。 4、顾客、目标市场分析
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确定、产品定位等。
通过以上环境分析,确定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作为最终制定战略的依据。
18
三、战略选择
低成本领先:以低价格,规模效益占领市场 标新立异:以特色占领市场
目标步骤:重点地满足某一小细粉分市场 第三节现代计划方法 一、目标管理(MBO)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并运用于管理之中。产生背景:
40年代后期,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组织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各类工作的专业化越来越强,本位主义和唯我思想滋长,组织内部“内耗”;管理者忙于“救火”——协调性问题;命令式管理——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 1、MBO的基本思想
MBO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它首先由一个组织上层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责任范围;然后又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每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从而将组织目标细分为小目标(小指标)层层落实到有关部门、各单位,直到个人,变成具体目标,并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企业目标合同。与自下而上的职工期望的目标相结合;有利于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的管理方式。) 特点:
? ?共同商定组织目标 ? ?目标管理的统一性
? ?行动围绕总目标和分目标展开
? ?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以目标实现情况为依据
其建立在Y 理论基础之上(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人们能对自己负责) 基本思想: ①以目标为中心 ②强调系统管理 ③重视人的因素 3、MBO的过程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