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倡议书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书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环保部命名的部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和积极创建地区,我们将在建设实践中,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早日达到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基本建设目标,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不断地挖掘、汲取、提炼、创新生态文明有关历史、文化、理论和实践活动经验,逐步总结、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文化体系,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
二、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标准,制定建设目标,通过政策创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社会保障、人人参与的体制与机制,保障建设活动的持续健康进行。
三、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建立起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和舒适的节能建筑标准体
第 1 页 共 11 页
系。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自然要素、生态功能和公众需要的和谐统一,使公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使城市真正成为宜居之城、健康之城、生态之城。
四、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通过持续不断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活动,使我们的水体、大气、土壤、噪声、辐射环境稳定满足人体健康需要,植被、矿产、景观、野生生物等满足并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
五、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重点解决好当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发展方式。要通过科技进步,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六、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坚持优先建设和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使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在农村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使城市与乡村和谐共赢。
七、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以提高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为重点,通过消费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八、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通过多层次对社会各界的环境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人们首先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第 2 页 共 11 页
进而理解生态文明内涵,到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共同享受生态文明成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充满荆棘和坎坷。我们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靠智慧、辛劳和汗水,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让我们每一个建设者、每一个普通公众都自觉行动起来,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为我们唯一的地球、为我们人类、为我们的家园、也为我们的后代做出不懈的努力。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 尊敬的上级领导:
环境卫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对外名片。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散步乡村各个角落,污染了居住环境,影响了生活质量。今年,我镇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这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也是关系民生民利的大事。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第 3 页 共 11 页
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为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
第 4 页 共 11 页
农村中上述“ 脏、乱、差” 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 四害” (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年代淘米洗菜,七年代饮水灌溉,八年代水质变坏,九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二、 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2、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3、资金投入缺乏。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 脏、乱、差”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第 5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