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 新人教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判断正误:

(1)“生物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2)“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 )

(4)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答案 (1)√ (2)√ (3)√ (4)×

1.

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D,小球代表d

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 C.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 D.连续抓取了3次DD组合,应舍去2次,只统计1次 答案 C

解析 选择的小球大小、质地要统一,A错误;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概率的准确,B错误;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C正确;实验中会出现连续几次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抓取次数的增多,就会越接近理论值,D错误。 2.

6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故B选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 3.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答案 A

解析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首先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基础巩固】

1.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若D代表高茎遗传因子,d代表矮茎遗传因子,那么从两个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高茎的概率是多少( ) 1113A. B. C. D. 2434

7

答案 D 解析

2.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75%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Aa×aa→Aa、aa,可见后代中杂合子占50%。

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杂交 测交 B.测交、自交 杂交 C.杂交、自交 测交 D.杂交、测交 自交 答案 C

解析 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5.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8

答案 B

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造成的。 【巩固提升】

6.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

A.1∶1 B.1∶0 C.3∶1 D.2∶1 答案 C

解析 假设黄色用A代表,绿色用a代表,由“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知,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子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

7.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B.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3

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的子代个体表现的为

4显性性状 答案 B

解析 B项中若两亲本中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则子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而且纯合子和杂合子也均可出现。

8.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假设c产仔足够多)。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答案 B

解析 据黄色公鼠a×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子。

9.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

9

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双眼皮孩子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遗传因子的携带者。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10.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A B C D 杂交组合类型 圆粒×圆粒 皱粒×皱粒 圆粒×圆粒 圆粒×皱粒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108 0 125 152 皱粒 0 102 40 141 (1)根据组合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圆粒 (2)B (3)D (4)RR×Rr或RR×RR

解析 (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2)B组合: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类型接近1∶1,则为测交。(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Rr或RR×RR。 【走进高考】

10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2 新人教版必修2

判断正误:(1)“生物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2)“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4)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cot4fp814zk8m0hvkq6k2tg1xudp00s6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