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3.()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
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
C、社会认可
D、社会规范
5.()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
6.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
9.()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敬业奉献 D勤俭自强
10.道德所调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但实质是调整( )。
A.社会关系
B.政治关系
C.利益关系
D.伦理关系
11.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
12.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1 -
13. 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之中,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念
C.道德习惯
D.道德理念
14.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作为“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乃至一切伦理关系的根本的是()。
A.诚信
B.平等
C.尊重
D. 竞争
E.互助
1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A.三纲五常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女子无才便是德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 )。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17.“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