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课程教学设计:1.1.2数据计算
第二课 数据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Excel中的函数与数学中的函数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由变量和对应关系组成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的时候,必须把单元格的地址和区域,填充柄及神奇功能等基础知识了解清楚。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了EXCEL电子表格中的求和函数,然后用“挑战”的形式提出求平均值函数、最大值函数、最小值函数和条件函数的运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求和函数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也能会用其他函数来解决问题,以便能独立地完成简单表格的数据计算。
本节讲解起来,如果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觉得过于沉闷、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小游戏,并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学生制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采用挑战的方式,通过参照课本或请教老师来举一反三的运用其他函数。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重点: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函数进行计算。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函数正确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单元格地址和区域等概念。 ②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③理解函数的作用,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①能灵活使用填充柄和折叠按纽。
②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函数进行计算。 ③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②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函数进行计算。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函数正确使用。
1 / 3
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课程教学设计:1.1.2数据计算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观察分析,通过实践掌握,发现问题,协作学习。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㈠新课引入:
由一位老师遇到麻烦引入:“前天,学校组织了一次考试,分数都出来了,领导要我在一天之内把各个班的平均分、各个学生的总分、名次,还有各科的最高分给找出来。这可怎么办呢????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㈡新课讲授:
1、温故知新,利用Word进行知识的迁移。
2、小游戏:把学生的座位按照单元格的地址排序,加深学生对单元格地址的认识。 3、填充柄的认识及使用。
4、用SUM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参照课本第3页的步骤①、②、③,将“学生成绩表”中每个同学的语文、外语、数学三科的总分计算出来,结果分别放在“总分”那一列的对应单元格中。 ㈢发现问题:
学生体验函数的自动修复功能,并能熟练应用。 ㈣请你来挑战(拓展延伸):
1、 AVERAGE( )、MAX( )、MIN( )分别是求平均值函数、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请用AVERAGE( )函数求出“学生成绩表”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用MAX( )函数和MIN( )函数分别求出语文、数学、英语和总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结果放在每一列对应的地方。
2、参照课本第四页,在下发的“条件函数练习题”中的“压岁钱花费统计表”中用IF( )函数根据“食品饮料”类的花费额判断每个同学是否喜欢吃零食,进而对饮食习惯做出“好”或“不好”的结论。 ㈤大显身手
利用学到的知识,做”兴趣小组报名表“中的习题。 ㈥归纳总结。
2 / 3
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课程教学设计:1.1.2数据计算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认为这是放松课,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在放松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精神,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我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饱满的激情,用你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课堂上的举例练习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体现了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了解,没有代沟。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同学的各科总分,再求个人平均分和单科最高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以致结果出错,教师就应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就会解决了。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还有的同学在进行计算时,老是忘记先为结果选好存放位置,应再三强调函数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