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历史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历史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38年2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该立法的目的主要是 A.提高农产品价格 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刺激农产品出口 D.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可知,美国政府对农业实行减耕减产的政策,这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故选A。政府对减耕减产的农民给予补贴,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排除B;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不利于农产品的出口,排除C;减耕减产即意味着不需要那么多的农业工人帮忙干活,这显然没有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减耕减产”的含义对选项作出合理的推断。

2.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司礼监宦官,并给予宦官“出使、专征、监军”等大权,与内阁的权势相抗衡。明成祖此举 A.表明皇权渐趋衰弱 B.意在加强君主集权 C.促使内阁取代六部 D.造成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明朝内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辅助机构,在设立内阁的同时,重用司礼监宦官,显然皇帝的目的是分散内阁的权力,以便加强君主的权力,故B项正确;内阁的设立表明皇权空前强化,故A项错误;内阁是皇帝和六部之间的中枢机构,内阁并不能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附属机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显然内阁首辅的权力并没有失控,故D项错误。

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4.东汉末年,皇权日趋衰弱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战争冲击 B.地主豪强势力膨胀 C.外族入侵频繁 D.“柔道”政策影响 【答案】B 【解析】

A项不是主要原因;东汉末年由于地方豪强地主的实力大增,出现“挟天子令诸侯”的现象,故B项正确;C项不存在外族入侵;D项属于东汉初期政策。

5.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在明朝被引进中国、明朝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因此对应的时期是明清时期。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上述事件没有发生,不符合题意,排除。

6.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就先后创办了印局、帐局、票号等金融机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城。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海上贸易,中国商业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资金流向 C.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国际交往 D.“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的货币商人在金融领域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当时政府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对外贸易遭受打击;故封建专制制度阻碍明清商业的发展,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是强调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发展,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闭关锁国国策限制国际交往,而是强调封建专制制度阻碍明清商业的发展,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本位”思想,无法推断出“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故D项错误。

7.《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材料主要表明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官营产品逐渐被民营所超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于诸处兴贩去”说明可在各处销售,而不局限于在东京铸造和销售,故A项错误。材料中“其铜镜今后官铸造”“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说明官营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故B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未涉及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也没有涉及官营产品逐渐被民营所超越的信息,故CD错误。

8.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A.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B.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 C.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

D.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答案】A 【解析】

《垄断法》实施后,规定了授予发明人专利,这激发了发明人创造的动力,从而使得英国在17-19世纪出现大量发明创造,如珍妮机、蒸汽机等,由此引起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推动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主要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和自身实力增强驱使的共同作用,而不是《垄断法》的颁布,故B项错误。英国打败“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这应当是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的标志,而非《垄断法》的颁布,故D项错误。

9.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迹”的因素主要是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1917年4月才回到国内,他没有直接领导二月革命,故排除A;“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类社会矛盾,俄国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所以二月革命很快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选B;四月提纲的提出是在二月革命后,故排除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是在推翻沙皇统治后,故排除D。

10.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A.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B.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以看出,欧共体试图将美国排除在西欧事务当中,力图摆脱其控制。故答案为A项。B项,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与材料中的“九国商谈”不符,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至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的标

志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成立,与题干中的时间“1974年”不符,排除。 【点睛】

欧洲一体化影响:

a.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

b.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达,商业历史悠久。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农商并重政策 B.唐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已被打破 C.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D.元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排除。宋朝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界限,B项错误,排除。宋朝商业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C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

12.观察下列图片,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图1到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农业工具得到不断的改良,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农业工具的使用范围,排除A;铁制农具在春秋战国之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历史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历史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38年2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该立法的目的主要是A.提高农产品价格B.减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5mb5s5dr3ef8l940oa3cwgi893hn006b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