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
[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教材 问题.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思维线索]
(1)看纬度位置,析气候特征: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夏秋多雨。
(2)看地形、水文、土壤特征: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质黏重。
[答案]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排水不畅;④土质黏重,有季节性冻土层存在,使地表水不易下渗。
从“北大荒”到“北大 仓”(教材中) 中) 问题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思维线索]
主要从三江平原的地形特点、土壤特点、人口分布、开发历史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①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②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③土壤肥沃;④开发较晚,利于商品粮基地的整体规划建设。
问题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思维线索]
主要从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这一特征上进行分析。 [答案] 水分条件。
原因: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教 材中) 问题1.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思维线索]
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取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信息,然后由此逐条分析湿地变良田后的影响即可。
[答案]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影响:湿地萎缩;气候恶化;黑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
问题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思维线索]
主要从湿地破坏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地关系协调的认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三江平原的大规模开发导致湿地资源破坏,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国家认识到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决不能以牺牲生态来发展经济,因此国家及时调整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政策,加强了对生态的保护。
问题3.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境内。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思维线索]
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影响长江中下游的径流变化→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的发生。
[答案] 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具有含蓄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后使湖泊不断淤积,湖面缩小,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
洪水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
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人口激增 ②自然因素 ③亚马孙开发计划 ④保护
[学思心得]
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 问题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形成这些问题有其自然原因,但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和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整治生态环境。
一、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024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