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2(加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 B.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 C.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叹衰老了。 D.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

不做就不成功,那么做这件事的人就会感觉轻松自在。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韩愈虽靠词赋中进士、但惭于词赋重古文,意在表明自己推崇古文的思想。 B.宋以后八股文兴起,士既非此不进,可一旦考中,则只有叹息,仍表明对古文的推崇。 C.全文主旨在于勉励黄生要坚持自己的志向,重视古文道统,学好古文。 D.在勉励黄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及古文的极力推崇。 12.下列有关文中信息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这种文体,一般用于亲朋好友间,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B.韩愈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 “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务去陈言。 C.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D.“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13.请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14.简答题(4分)

文章结尾引用孟子的话:“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荑稗,tí bài,即“稊稗”。稊:象稗的草,结实如小米;稗:稗子,一种田间有害杂草)。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引用这句话的目的?

三、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哀郢①(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

/-------/-/

注释: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 ②灵均:屈原的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16.本诗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

袖。 (欧阳修《生查子》)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C.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⑵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李煜《虞美人》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表达感慨:“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 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6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对比手法是古诗文常用手法之一。王安石在分析了“志、力、物”后,对人们的两种做法进行了对比:“然力足以至焉, , ;尽吾志也而不

/-------/-/

/-------/-/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诗经·氓》中的

“ , ”,在婚后女子行为无偏差和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对比中让女子对男子非常失望。而《窦娥冤》中好人和坏人不同命运的对比:“ , ”让窦娥对天地提出了控诉。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说诸葛 郭英德

①相比较而言,诸葛亮之所以为历代的人们所称道,也许就因为他更像位文人,而不那么像政治家。《三国志演义》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的时候,融入了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

②“凤翱翔于万里兮,非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卷八《玄德风雪访孔明》)——诸葛亮还没有出场,先由他弟弟唱出这首歌,代他表明心迹。刘备一顾茅庐,二顾茅庐,都不遇而返,直到三顾茅庐,才终于请出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足不出户,就能勾勒出“三分天下”的大势,真是出手不凡。此后便是诸葛亮如何辅佐刘备、施展才华、纵横捭阖、可歌可泣的一生故事。

③诸葛亮无疑是明智的。

④在汉末群雄争霸之时,诸葛亮屈居南阳,躬耕陇亩,以待天时。当时北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东有踞长江而窥天下的孙权,邻居荆州还有汉宗室刘表,但是他却看中了兵不过千、流离失所、无处栖身的刘备,认定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事实正如他所意料,刘备对他推诚相待,君臣投契,如鱼得水,使他得以尽展雄才大略。

⑤与一般和平年代的官僚不同,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时代的政治家。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政治舞台的。《三国志演义》讲了许多选才、用才以至争才、抢才的故事,争夺城池甚至都不如争夺人才重要。曹操在攻下荆州后就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蒯越)也!”(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诸葛亮在这些人才中是最杰出的,而且他不是坐等着别人来选他、用他,而是静观形势,选择“明主”,保持着一种在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建立以后人们丧失已久的“择主”的权利。士一旦取得了这种“择主”的权利,就获得了政治生活中的自由,真正可以像先秦士人所说的那样,“为帝王师”,“平交王侯”了。

/-------/-/

/-------/-/

⑥更值得指出的是,诸葛亮在主动选择了“明主”的同时,也主动选择了失败。诸葛亮聪明过人,料事如神,在“隆中对策”时,他未出茅庐,已经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选择了刘备,也就选择了失败。

⑦诸葛亮对自身选择的失败命运有清醒认知。火烧赤壁后,诸葛亮差遣关羽前往华容道堵截曹操,这一做法连刘备都觉得不合适,说:“吾弟云长,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但诸葛亮却回答说:“亮夜观乾象,曹操未合身亡。留这恩念,故意等云长做个人情,亦是美事。”刘备竟然夸他:“先生神算,世罕及也!”(卷十《周公瑾赤壁鏖兵》)曹操虽然“未合身亡”,但也不妨试一试,派赵子龙或张飞前往劫杀,没准还“人定胜天”,把曹操给杀了。但诸葛亮却偏偏要让关羽“做个人情”,这不是有意为之吗?在“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坚执不采用魏延的奇计,直捣曹魏的老巢许昌。这虽然由于他一生谨慎,但更因为他心知曹魏“势不当亡”。

⑧的确,诸葛亮不仅从事的是徒劳无功的事业,而且从事的是自己早已知徒劳无功的事业,他正是要在这种徒劳无功的事业中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赤壁大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诸葛亮淋漓尽致地施展出“补完天地之手”(卷九《诸葛亮舌战群儒》),充分表现出从孔子以来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

⑨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告诉诸葛亮:“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话说得太重了,诸葛亮听了以后,震惊得“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罢,“以头叩地,两目流血”(卷一七《白帝城先主托孤》)。

⑩刘备也许早就估计到、也许没有估计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文人,是永远也不可能篡位夺权的。他们能有志于为帝王师、登宰相位,但却从来不曾想到、更从来不会去做“帝王梦”。尽人事而知天命,这原本就是“士”的本色。

11在这一方面,诸葛亮也恰恰是忠贞的化身。他说到做到,“夙夜未尝有怠”(卷一九《孔明初上出师表》),直到死而后已!临死时他还深深地感叹:“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卷二一《孔明秋风五丈原》)

12诸葛亮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辉煌的;诸葛亮的功业是失败的,但也是不朽的。诸葛亮正是在悲剧的一生、失败的功业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扬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让后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

(节选自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有删改)

19.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诸葛”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

A.解说 B.劝说 C.戏说 D.评说

20.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性格高洁。《庄子·秋水》说它“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B.“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称帝后通过挟持天子的办法来逼迫天下的诸侯承认自己的皇帝地位并归顺自己。

C.“亮夜观乾象”中的“乾象”指的是天象,旧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如《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仰观乾象,参之人誉。”

D.“白帝城先主托孤”中的“先主”指刘备,因为蜀汉政权前后只有刘备、刘禅父子两位皇帝,所以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人称道,是因为他具有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在内的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

B.诸葛亮“隆中对策”就已知“三分天下”的大势,虽知天命却尽人事,施展才华,纵横捭阖,充分展现出作为“士”这样的读书人的本色。

C.《三国志演义》浓笔重墨地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既赞美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品格,也突出了诸葛亮“非梧不栖”的主动选择的特点。

D.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坦诚地告诉诸葛亮:如果继位的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担不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就要换其他的子嗣取而代之。

2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④段中说,“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刘备这个“明主”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⑵第⑤段中说诸葛亮“静观形势,选择‘明主’”。诸葛亮主动选择明主的目的是什么?(2分)

23.第③段中说“诸葛亮无疑是明智的”。纵观全文,诸葛亮的“明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4.本文围绕着诸葛亮一生功业展开,看似散漫,实则严谨,谋篇与立意有很强的逻辑性。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5分)

/-------/-/

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2(加精)

/-------/-/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B.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C.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叹衰老了。D.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不做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3z62afmy86wqu5roq73pebe0ioab00lj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