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语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基于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我认为:要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同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关注生物科技的新进展。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学习平台。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课堂。 本节课以“启发式、过程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主干线,在选材上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探究过程,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五个问题的探究,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的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光合作用的一些基础知识,有部分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中学生的直观思维趋于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仍需教师引导。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对比、讨论 教学策略:

这次课程改革最主要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本课采用了启发式、过程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机整合多种教学形式,如:利用问题启发、分组讨论、直观演示、观察分析、资料探究、实验设计、对比类比、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对比类比、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三维目标。凸显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导”的主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媒体运用上,我合理优化课程资源,有效利用教材、结合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多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3.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第 1 页

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

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有关实验仪器。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收集的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资料。 4、教师准备实验观察材料: 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真菌)、衣藻(低等藻类植物)、草履虫(原生动物);多细胞生物有水绵、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菌等 设计思路: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本章的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观察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由于细胞十分微观,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直观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贯穿“观察、实证”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多种生物细胞,进一步认识真菌、低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丰富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克服对细胞微观结构上认识的不足,并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同时也从实验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胞核”入手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特征,然后列表总结。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细胞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1-4和图1-5,来具体说明原核细胞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较,能使学生对细胞有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又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等,即它们具有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课前,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有关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课堂上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科学史实,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并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认识细胞的统一性。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一条主线: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让学生在观察、实证、比较和分析中将新知识内化。 课时安排:2课时 二 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考虑到高一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初三一年都没有接触,难免会遗忘。而这又只是高中生物的第二节课,学生还未能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中,针对这个情况,本课将采取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以图片、模型展示,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利于知识的巩固。 2.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将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交流练习互穿插的活动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及辅以适当的引导。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过程设计:

第 2 页

第一课时 观察细胞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初中生物学习中所观察过学生认真观察、创设情境,引导 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小组讨论后回学生通过观察、 黑藻叶片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图片。 答。 回忆初中有关知 提问1:请分辨出所展示的一共有几种细胞? 识,导入新课。 说出它们的名字? 提问2:分别描述一下它们的形态,说出它们

一、观察细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一)高倍提问:要观察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最好的研究学生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初显微镜的使方法是什么? 使用显微镜直接中所学显微镜知用步骤和要 观察各种不同生识,并将其与实

求 物的细胞。 际操作结合起 来,讨论、整理讨论: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显微镜的知识。学生小组活动:出高倍显微镜的讨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回顾初中所学显使用步骤和方 微镜的知识。讨法。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论正确使用显微 是: 镜的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学生结合显微镜 提问:在使用显微镜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对象,阅读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认识高倍常需要使用高倍镜观察,如何使用高倍镜呢?步骤,并进行小 显微镜使用方 组讨论。 法。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具体方法,先用低倍镜找到学生观察高倍显 要观察的物像,移动装片使需观察的对象移到微镜操作方法。

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

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学生活动:利用 光圈和反光镜。并归纳如下: 装片进行高倍显

低倍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微镜的操作练让学生通过实际→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习。 操作,体会、感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学生边操作、边受高倍显微镜使明亮?为什么? 思考、边讨论、用方法。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边交流。 引导学生深入理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解高倍镜操作方高倍镜观察? 法,并培养学生问题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再转动粗准交流、表达能力。

焦螺旋行不行?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①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停止下降。

②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第 3 页

(二)选材 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4-6人组成,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

指导每个小组成员分别选用上述材料,也可以并自选材料。 识。

选用自己带来的材料,组内合作,保证每种类

型的材料均有人选择。 培养学生爱护动教师讲述获得蛙皮肤上皮细胞的方法。指出这物、珍爱生命的种制作方法不会对蛙造成伤害。 意识。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临时装片 1.细胞或平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学生观察、学习让学生通过观

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临时装片的制作察,初步获得临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方法。组内分工,时装片制作的方盖上盖玻片。 分别利用不同材法。 2.莲叶等多细胞构成的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步料制作临时装

骤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片。每一成员先让学生掌握制作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的方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临时装片,再交法,并学会分享、盖玻片。 互观察、交流制交流。 教师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 作的体会。

(四)实验教师在学案上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每个学生边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结果与结论 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边记录。 力和实事求是的

细胞大小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结论 科学态度。 种类 壁 膜 器 核

(五)讨论、问题1:试归纳观察到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小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分交流 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理解细胞的多样析、归纳、总结

差异的可能原因。 性和统一性。 能力,认识细胞问题2:比较一个大肠杆菌的照片和结构示意既具有多样性又图与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有统一性 问题3:从上述记录表中,能得到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什么? 归纳:

1.不同的细胞在形态、大小上千差万别,造成细胞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结果。

2.大肠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

3.实验的结果与结论 结果:(1)不同的细胞的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

第 4 页

质、细胞核。

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评价反馈 教师在学案上设计下列比较表,要求学生独立学生在学案上独检测反馈学生学

完成列表比较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真菌细立完成列表比较习情况,并为下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在光学显微镜下 节课学习打下铺细胞类型 所看到的真菌细垫。

原核细真菌细植物细动物细

比较 胞、植物细胞、

胞 胞 胞 胞

项目 动物细胞与原核

细胞壁 细胞的区别。 细胞器

细胞核

大 小

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主要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总结、

学习了什么? 交流发言。 归纳、交流和表

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观察细胞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先低倍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3.结果:(1)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 5 页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语文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基于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我认为:要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同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关注生物科技的新进展。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e2yx8sciz6tzp834d3b207lq1bb5x01ed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